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打造一个有利于识字的语言环境

如何打造一个有利于识字的语言环境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可见,学生识字是要以语言环境为依托的,离开了语言环境孤立地进行识字教学,必然是耗时多而收效微。因此我们提倡要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识字。但是这里要正确理解“一定的语言情境”,不能狭义地将其理解为课文中的上下旬。语言情境既应包括课文中的上下文,也应包括由教师创设的新的语言材料。

如何打造一个有利于识字的语言环境

识字教学不能孤立地进行。特级教师斯霞曾经说过:“语言、文字、思想、知识不是孤零零地分别教给儿童的。”在识字教学中,学用结合是开导儿童心扉的好办法。识了字就要用,用多了,用熟了,就能“生巧”。这个“巧”就是智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识字和听说读写应是一体,不能人为地把它们分割开来。

笔者曾看到过这样一个实验:老师请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作品,一位同学拿着一本《水浒传》熟练地向大家介绍。等他介绍完以后,老师马上将“浒”字写在黑板上请他认,不料他大声地读出“xŭ”。接着老师又在黑板上一起写出了“水浒传”三个字,有趣的现象出现了——他顺利地读出“shuĭ hŭ zhuàn”。由此可见,学生识字是要以语言环境为依托的,离开了语言环境孤立地进行识字教学,必然是耗时多而收效微。

因此,教师必须把识字与阅读相结合,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学习汉字,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学习汉字,从而达到通过识字帮助阅读,通过阅读促进识字的目的。(www.xing528.com)

传统的识字教学中,教师总是为识字而识字,字一旦“搬家”,学生和它又变成了“陌路人”。因此我们提倡要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识字。但是这里要正确理解“一定的语言情境”,不能狭义地将其理解为课文中的上下旬。语言情境既应包括课文中的上下文,也应包括由教师创设的新的语言材料。

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可创设一个非常生动的教学情境,通过这个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在不知不觉中识记和巩固了本课要认的生字。同时,教师还应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通过运用教学小技巧,吸引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从而使学生参与识字的主动性得到极大的提高。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压制性地“施教”,学生却能够主动参与其中,积极自我展示。这正是兴趣在识字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