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梅山地名的起源及历史渊源

梅山地名的起源及历史渊源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嘉靖二十三年,学录方清撰写的第一部《安化县志》据《图经》言:“汉梅山隶长沙益阳地,长沙王吴芮将梅鋗之家林为下梅山,属安化。”清代,一批学者为了进一步阐述梅山因梅鋗得名,作过如下记述。其二,清《湖南通志》据《汉书·吴芮传》,谓梅鋗为益阳人。笔者认为,梅山地名的由来,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沅湘之间徙来了一支梅姓越人,梅鋗乃其后代。

梅山地名的起源及历史渊源

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学录方清撰写的第一部《安化县志》据《图经》言:“汉梅山隶长沙益阳地,长沙王吴芮将梅鋗之家林为下梅山,属安化。”清代,一批学者为了进一步阐述梅山因梅鋗得名,作过如下记述。

其一,清同治《安化县志》引《楚纪》言:梅鋗,长沙人,吴芮将也。汉高祖……以鋗率百越从入武关有功,徙芮为长沙王,而梅鋗从之,家益阳。因姓,其所居曰梅山。

其二,清《湖南通志》据《汉书·吴芮传》,谓梅鋗为益阳人。

其三,《楚宝》称:按《楚志》,梅鋗从吴芮之国长沙,以益阳梅林为家,遂世有其地。

其四,《长沙府志》载:长沙自高帝五年改称国,县十三,益阳县属焉。徙吴芮为长沙王,其将梅鋗从之,家益阳,因姓,其所居曰梅山。

其五,《续广事类赋》言:梅鋗,越之后,越亡,更姓梅,至南海台岭家焉。此说则梅鋗与益阳梅山无关。(www.xing528.com)

但至清嘉庆时,举人张裔炽撰《梅山论》,对上述观点提出了质疑。

《梅山论》言:“邑旧志谓山以梅鋗得名,律以古者因生赐姓之义,是臆说也。《楚志》谓梅鋗从吴芮之国长沙,以益阳梅林为家,遂世有其地。考史汉项羽纪传:汉王元年羽立芮为衡山王,都邾(今湖北黄冈县西北)。其将梅鋗功多,封十万户侯。芮传亦云。及高帝五年(前202),立芮为长沙王,都临湘(今长沙)……高帝封百四十七人,凡以客从、以卒从,苟有功者封侯。乃至黄极忠以群盗长,亦封千户,而鋗无封。”于是张裔炽断定:“意是时鋗已卒,故不及受封为汉列侯耳。”梅鋗既死,“从吴芮之国长沙”,当属子虚乌有。

张裔炽又写道:“前《湖南通志》引《汉书·吴芮传》谓梅鋗益阳人,今芮传无此文。《府志》亦据芮传而增‘鋗从之,家益阳’数语。如《通志》是鋗返故乡也,如《府志》是鋗起新家也。”笔者查阅了《史记·高祖功臣年表》,梅鋗确乎表上无名。《汉书·吴芮传》亦无梅鋗家益阳之语。难怪张裔炽义愤填膺地写道:“记录古人,顾任意增饰其文,以涂后人之目,非所以传信也。”继而笔锋一转,对准清嘉庆以前的《安化县志》:“至邑旧志,谓梅鋗之家林是为下梅山,属安化,其上梅山则新化。……是则儿童之见,欲私梅鋗为己有也。而《府志》亦仍其说。庄子所谓姑妄言之,妄听之,固不足与辩也。”

笔者认为,梅山地名的由来,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沅湘之间徙来了一支梅姓越人,梅鋗乃其后代。为此,有必要探讨梅鋗的身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