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货币政策中的时滞对效果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货币政策中的时滞对效果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内部时滞是指从经济形势发生变化,需要制定政策加以矫正,到中央银行实际采取行动的时间过程。外部时滞又称“影响时滞”,是指从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开始直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为止的这段时间过程,也是货币政策从宏观传导到微观再反映到宏观的时间。时滞是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必须考虑时滞的影响,以正确地选择实施的时机并预期政策实施的效果。

货币政策中的时滞对效果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任何政策从制定到获得主要或全部效果,都必须经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即称为“时滞”。如果收效太迟或难以确定何时收效,则政策本身能否成立也就成了问题。

时滞由两部分组成: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

内部时滞是指从经济形势发生变化,需要制定政策加以矫正,到中央银行实际采取行动的时间过程。它又可再分为两个阶段:(1)认识时滞,是从形势变化需要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到它认识到这种需要的时间距离。(2)行动时滞,是指从货币当局认识到需要行动到实际采取行动这段时间。内部时滞的长短取决于货币当局对经济形势发展的预见能力、制定政策的效率和行动的决心。(www.xing528.com)

外部时滞又称“影响时滞”,是指从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开始直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为止的这段时间过程,也是货币政策宏观传导到微观再反映到宏观的时间。外部时滞主要由客观的经济和金融条件决定。不论是货币供应量还是利率,它们的变动都不会立即影响到政策目标。比如企业是扩大还是缩减投资,要决策,要制定计划,然后付诸实施,每个阶段都需要时间。

时滞是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因素。如果货币政策可能产生的大部分影响较快地有所表现,那么货币当局就可根据期初的预测值,考察政策生效的状况,并对政策的取向和力度做必要的调整,从而使政策能够更好地实现预期的目标。假定政策的大部分效应要在较长的时间后产生,在这段时间内经济形势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甚至可能会变得相反,这样就很难证明货币政策的预期效应能否实现,甚至还可能成为扩张通货膨胀或者加剧经济紧缩的助推器。因此,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必须考虑时滞的影响,以正确地选择实施的时机并预期政策实施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