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瓷器釉料的种类及特点

瓷器釉料的种类及特点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透明釉 釉料经过高温熔融后所产生的无定形的玻璃体,坯体本身的色泽能够通过釉层反映出来。铜红釉 用适量的铜粉配制的釉料,在高温还原气氛中可以烧成鲜艳的红釉。高温铜红釉在宣德以后一度衰退,嘉靖时官窑器改烧矾红釉。至清代康熙时,铜红釉才得以恢复,烧成郎窑红与豇豆红。这种红釉和红彩以青矾为原料,青矾经煅烧、漂洗,制得生矾,故称“矾红”。豇豆红 瓷器釉色名。

瓷器釉料的种类及特点

透明釉 釉料经过高温熔融后所产生的无定形玻璃体,坯体本身的色泽能够通过釉层反映出来。由于釉层透明,类似玻璃,故亦称“玻璃釉”或“亮釉”。古代陶瓷器的釉多属此类,现代日用瓷器及炻器也还在使用这种釉。

辰砂釉 矿物名,亦称“朱砂”,主要化学成分为HgS。辰砂属于三方晶系,晶体呈短柱形或菱面体,集合体常呈粒状、块状或皮膜状。辰砂为朱红色,其条痕为红色,半透明,金刚光泽;硬度为2~2.5;一个方向的解理完全;相对密度为8.09~8.20,仅产于低温热液矿床,常与辉锑矿等共生,可制矿物颜料日本研究景德镇釉里红时,即从辰砂釉着手。

铜红釉 用适量的铜粉配制的釉料(含铜量为0.3%~0.5%),在高温还原气氛中可以烧成鲜艳的红釉。在我国的制瓷史上,从唐代开始即已利用铜烧成红色,并已发现有山西交城窑的白釉红斑器和宋代河南禹县大量烧制的钧红釉产品。元末明初,景德镇始烧一色红釉器,明初永乐、宣德的鲜红釉最为著名,清人谓之“霁红”,后人称之“祭红”“积红”等。高温铜红釉在宣德以后一度衰退,嘉靖官窑器改烧矾红釉。至清代康熙时,铜红釉才得以恢复,烧成郎窑红与豇豆红。铜红釉烧成难度大,是我国颜色釉中名贵的品种。(www.xing528.com)

矾红釉 矾红釉是以三氧化二铁悬浊体着色的低温红釉和红彩。这种红釉和红彩以青矾为原料,青矾经煅烧、漂洗,制得生矾,故称“矾红”。因为其主要着色剂是三氧化二铁,故又名“铁红”。生矾使用时需加入一定量的铅粉和牛胶(铅粉为熔剂,牛胶为黏合剂),采用平涂法将其涂抹于白釉瓷器上(故又有“抹红”之名),最后在氧化焰窑炉中以900摄氏度的温度烧制而成。矾红釉上彩在宋代的定窑磁州窑系均已出现,是我国最早的釉上彩。这种低温铁红釉自明代嘉靖朝开始代替高温铜红釉以来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豇豆红 瓷器釉色名。豇豆红为清代康熙朝仿宣德铜红釉的制品,与郎窑红齐名。其色调淡雅,犹如桃花,又酷似豇豆的红色,并带有绿色苔点,后人描述为“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釉色有上下、高低之分:上乘者名“大红袍”或“正红”,通体一色,明快鲜艳,洁净无瑕;略次者,釉色如豇豆,带有深浅不一的斑点及绿色苔点,今称“美人醉”或“美人霁”;色泽再浅些的,被称为“娃娃脸”或“桃花片”,虽不如深者艳美,也有幽雅娇嫩之态;再次者,色调更浅,晦暗混浊,名为“乳鼠皮”或“榆树皮”;至于器身呈灰黑不匀的“驴肝”“马肺”色的,则属最次品。豇豆红无大器,多为小型柳叶瓶、菊瓣瓶、莱菔尊、太白尊、水盂、印盒等文房用具,均为官窑产品,底有“大清康熙年制”青花六字楷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