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瓷器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中国瓷器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陶盘制品主要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瓷盘创烧于汉唐,器型为敞口、浅腹、平底或圈足。产品均施釉,以色釉和彩绘品种为常见。北宋时期,瓶被称为尊,为宫廷皇室的重器。器型长方不一,瓷板可作为插屏,亦可镶嵌在桌、椅、床等器具上。唐三彩器是汉唐最典型的明器,其材质对中国瓷器的发展有过重大贡献。上为碗形,下有把柄,柄呈圆柱形或竹节形。

中国瓷器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二元配方 即用两种主要原料配制坯料的方法,如瓷石加高岭土的原料配方。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陶埏》中载:“一名高梁山,出粳米土,其性坚硬;一名开化山,出糯米土,其性粢软。两土和合,瓷器方成。”宋末元初,景德镇成功推行了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不仅解决了原料危机,而且提高了烧成温度,减少了器物变形的概率,提高了烧造大件器物的精确率。

垩泽 色白光润的涂料,亦指瓷釉。垩是用于涂白或涂刷的物料。

高足碗 高足碗又称“英碗”,直口尖底,并有可用手抓住的高脚。规格采用英制,从3英寸(7.62厘米)到9英寸(22.86厘米),共有11个规格。高足碗系清代至民国时期出口欧洲的器皿,其釉下彩饰有景德镇烧制的青花釉里红或纯釉里红(三果、三瓜)的纹饰,为碗具中艺术效果最佳的载体之一。

高足转杯 元代景德镇窑制品。江西高安出土的釉里红器的腹下部堆塑一螭龙,盘绕至竹形足上。杯底心有一圆锥状榫,其可嵌入足端的“母榫”中。因两者之间留有一定空隙,故杯体能左右旋转。

瓷盘 瓷盘,亦称“盘”“柈”,饮食器。陶盘制品主要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瓷盘创烧于汉唐,器型为敞口、浅腹、平底或圈足。汉之后流行平盘、汤盘、托盘等种类。器型以圆形的为主,也有方形的、椭圆形的。盘口有唇口、葵口、花口、菱口、菊瓣口、板沿各式。产品均施釉,以色釉和彩绘品种为常见。明清时期的官窑釉里红装饰也多见于瓷盘器皿之上。

瓶尊 装水和贮存其他液体的器皿。瓶尊有陶瓶和瓷瓶之分,常为小口、深腹。有在器颈肩或腹部附系的,形体较高,足由尖底变为平底。古时,瓶常用作酒器,后衍变为插花、陈设用的家居用瓷。北宋时期,瓶被称为尊,为宫廷皇室的重器。清人习惯将器型高大、口底大小相近的瓷瓶统称为尊。瓶尊绘画也有用釉里红装饰的。(www.xing528.com)

罐坛 罐坛同属盛贮器,器型多样,敛口,深腹圆鼓,圆肩或折肩,圆底或平底,器腹常设耳,多为釉饰;坛,古时亦常作“罈”“罎”,小口折沿或卷沿,圆肩或折肩,深腹平底,釉饰多变,也有用釉里红彩饰的。

瓷板 一种既可供赏玩又可供实用的器物。瓷板在明代即有制作,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尤为盛行。器型长方不一,瓷板可作为插屏,亦可镶嵌在桌、椅、床等器具上。瓷板多为白底彩饰,用青花、釉里红、五彩、粉彩装饰的也较为常见。纹饰有山水、人物、花鸟博古等题材,当时的青花釉里红瓷板曾远销欧洲各地。

明器 古时为死者制作的用于陪葬的生活器皿,包括碗、盘、杯、罐及仓储、家禽陶俑等。唐三彩器是汉唐最典型的明器,其材质对中国瓷器的发展有过重大贡献。

靶杯 靶杯又称“高足杯”“马上杯”,是一种用于饮酒或盛果实的器皿,始盛于元朝。上为碗形,下有把柄,柄呈圆柱形或竹节形。明代景德镇烧制的釉里红,多以靶杯为载体,影响深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