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喜剧电影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中国喜剧电影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喜剧是一种更复杂的电影类型,很难把它定义为“后现代主义”。没有人会因为这个严肃性而否认这是喜剧。早在20世纪10—20年代,中国电影就开始呈现出喜剧元素。1922年,张石川导演的电影《劳工之爱情》,被认为是中国喜剧的奠基之作。当时,这部喜剧电影已经初具规模。进入新世纪,以2006年《疯狂的石头》为代表的国内喜剧电影在商业化电影的道路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中国喜剧电影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喜剧是一种更复杂的电影类型,很难把它定义为“后现代主义”。人们只知道它的特征是什么,却不能准确地说出它是什么。然而,喜剧有一个相当明显的特点:“喜剧艺术绝对是笑的艺术。使人发笑不仅是喜剧艺术的手段,也是喜剧艺术的目的,两者可以说是一体的。喜剧就是其中之一。”因此,有学者认为,如果一部电影总是让人发笑,那它就是一部喜剧电影。至于主题是否深邃,核心是否具有悲剧色彩,则并不重要。例如,在卓别林的喜剧中,人们被资本家挤进了迷茫和幻觉中。失业者很沮丧,他们仍然喜欢吃皮鞋。视觉上觉得很有趣,但精神上却很严肃。没有人会因为这个严肃性而否认这是喜剧。如果观众愿意思考,他们会理解底层人发笑后的存在;如果他们懒得想那么多,那只能讨个乐趣。

早在20世纪10—20年代,中国电影就开始呈现出喜剧元素。由张石川、郑正秋执导的中国第一部短片《难夫难妻》(1913年)讲述了一段荒诞的包办婚姻,里面有很多笑点。当时,大多数电影都是从民间笑话或“文明戏”中诞生的,而“文明戏”主要是靠打闹来创造喜剧效果的。1922年,张石川导演的电影《劳工之爱情》(1922),被认为是中国喜剧的奠基之作。当时,这部喜剧电影已经初具规模。

20世纪40年代,《假凤虚凰》(1947)、《太太万岁》(1947)、《乌鸦麻雀》(1949)、《三毛流浪记》(1949)等经典影片将逗乐和针砭时弊相结合,奠定了今后中国喜剧寓教于乐的基调。20世纪50—70年代,艺术行业整体萧条,喜剧也未能幸免。20世纪80—90年代,黄建新、王朔、张建亚、冯小刚等人掀起了一股包括荒诞喜剧、讽刺喜剧、市民喜剧和贺岁喜剧的潮流,标志着内地喜剧开始复苏。(www.xing528.com)

进入新世纪,以2006年《疯狂的石头》为代表的国内喜剧电影在商业化电影的道路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10年的《人在囧途》等一大批优秀喜剧片正是在这一历史性时刻出现的,并仍在蓬勃发展。与此同时,香港台湾和内地合作的喜剧片也涌入内地剧场,补充内地喜剧,其中一些影片票房还很高。总的来说,新世纪的大陆喜剧正逐步走向成熟,并形成了一些可以被归纳的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