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融资发展的历程及演变

中国融资发展的历程及演变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发展融资的形式与内容逐步丰富,规模不断扩大。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方积极响应联合国发起的全球人道应对计划。“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推出了一系列对外援助或发展性质的举措。共建“一带一路”参与国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合作国增添强劲的发展融资动力。

中国融资发展的历程及演变

1.中国兼具发展融资供需双重身份

改革开放前,对外援助是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开展经济合作和提供发展融资的主要形式,重点服务于政治外交。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的对外援助与接受援助并存,中国得到了苏联的大量援助,同时也向发展中国家、民族独立国家提供援助。随着建交国家增多和民族运动兴起,中国对外援助国家逐步覆盖至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援助方式逐步丰富,以物资援助、成套项目援助、技术援助为主。中国坚持以“平等互利、不附带任何条件”为核心内容的对外援助八项原则,重视传授中国经验,增强受援国的自我发展能力。在发展援助初期的项目选择上,强调“因地制宜、投资小、见效快,增加受援国政府财政收入”。这一阶段,中国通过对外援助获得了国际认同,提升了国际地位和声誉。

改革开放后,中国将国内经济建设作为工作重心,更多专注于国内经济发展。中国陆续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实现邦交正常化,来自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援助开始大量进入中国,并被广泛用于减贫、农业、基础设施、资源保护等30余个领域。根据OECD −DAC数据,从1979年至2007年,中国共收到490亿美元的官方发展援助净交付额。根据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DRC)数据,2007年以前中国接受的援助一半以上用于交通运输能源基础设施。除了ODA,1979年至2005年,中国用于基础设施领域的国外贷款规模为1420亿美元,占同期国外贷款总额的56%。世界银行向中国提供了近560亿美元的赠款和优惠贷款,并为中国改革开放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包括引入项目可研报告、项目招投标程序等。

这一时期,中国的对外援助在向互利共赢转变,更加强调援助中的互利共赢。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援助规模也不断扩大,经常性受援国范围扩展至120多个。2011年,国新办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首份对外援助白皮书。截至2009年末,中国对外援助累计金额2564亿元人民币,其中无偿援助1062亿元,无息贷款765.4亿元,优惠贷款735.5亿元[6]。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推出“走出去”的对外开放国策,中国对外投资开始快速发展,其中70%~80%的中国对外投资流向了发展中经济体[7]。1994年,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成立,这两家政策性银行已成为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发展贷款的重要金融机构。中国发展融资的形式与内容逐步丰富,规模不断扩大。

2.中国成为重要的发展融资供给国

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上,宣布支持联合国事业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得到落实。中国为发展中国家提供180个减贫项目、118个农业合作项目、178个促贸援助项目、103个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项目、134所医院和诊所、123所学校和职业培训中心。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在30多个发展中国家实施80余个项目,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中国向联合国妇女署捐款1000万美元,成为捐款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完成133个“妇幼健康工程”,邀请3万多名发展中国家妇女来华培训,为世界妇女事业作出重要贡献。(www.xing528.com)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方积极响应联合国发起的全球人道应对计划。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供5000万美元现汇援助,向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物资援助,向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防疫物资。习近平主席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开幕式上宣布两年内提供20亿美元国际援助、与联合国合作在华设立全球人道主义应急仓库和枢纽、建立30个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机制、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同20国集团成员一道落实“暂缓最贫困国家债务偿付倡议”等重要举措,中方将不折不扣落实,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贡献。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自中国,面向亚欧非大陆和全球合作伙伴开放,是和平发展、经济合作的倡议。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中国更加积极主动地提供全球公共产品,致力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发展,于2013年建设性地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践行“亲、诚、惠、容”的理念,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类发展观。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及其核心理念已写入联合国(UN)、20国集团(G20)、亚太经合组织(APEC)以及其他区域组织等有关文件。2017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援助力度,促进缩小南北发展差距。”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0万亿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外援助的资金、规模、领域持续扩大,成为全球重要新兴援助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推出了一系列对外援助或发展性质的举措。中国设立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南南合作气候变化基金等;首次将对外援助纳入“十三五”规划,并明确提出中国将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SDGs);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AIIB”)、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NDB)等多边发展融资机构;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BRF)上,中国宣布提供38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支持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2018年9月,中非国际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国宣布中非“八大行动”倡议,向非洲提供600亿美元支持,同时免除与中国有外交关系的非洲最不发达国家、重债穷国、内陆发展中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截至2018年底到期未偿还政府间无息贷款债务。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以来,中国向沿线发展中国家提供20亿人民币紧急粮食援助,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增资10亿美元,在沿线国家实施了100个“幸福家园”、100个“爱心助困”、100个“康复助医”等项目。

共建“一带一路”参与国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合作国增添强劲的发展融资动力。2013年以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累计超过7万亿美元,世界银行研究组分析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71个潜在参与国的贸易影响,发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将使参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增加4.1%[8],全球出货时间平均减少1.2%至2.5%,总贸易成本降低1.1%至2.2%。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超过900亿美元,推进建设82个经贸合作区,上缴东道国的税费超过20亿美元,创造就业岗位24余万个。中国人民银行与世界银行集团下属的国际金融公司、泛美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多边开发机构开展联合融资,截至2018年底已累计投资100多个项目,覆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中国金融机构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资金超过4400亿美元。其中,金融机构自主开展的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超过3200亿元人民币,中国资本市场为相关企业提供股权融资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沿线国家和企业在中国境内发行熊猫债超过650亿元人民币。

“一带一路”倡议尊重参与国的发展权与选择权,倡导共商共建共享,遵循国际规则,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追求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拓展了新实践,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做出了新贡献。因此,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的发展融资已经实现超越传统的发展援助。中国通过官方援助、贷款、股权投资、担保、多边金融合作、直接投资等多种方式,将援助、贸易、投资、就业、税收等纳入考核,系统性地支持发展中国家提升自身“造血能力”,协同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结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理念和融资渠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