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招牌广告的发展及演变历程

招牌广告的发展及演变历程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4-1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字广告的雏形。图4-2楚人“自相矛盾”的故事是早期广告雏形。图4-3酒坛放于垆上,是一种古代很普通的实物陈列广告。招牌广告在中国起源较早,可以追溯到商业刚刚萌芽的洪荒年代。汉代开始,实物广告开始成为主要的招牌广告形式。此外,招牌广告在元朝也有记载。明清之际,伴随中国封建社会走向繁盛的顶峰,招牌广告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看,与前朝相比,更趋于成熟。

招牌广告的发展及演变历程

中华民族是最早使用文字的国家之一。据考证,在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中,陶器上刻画的符号多达数十种。四千年前,龙山文化早期,刻在陶罐之上的“朱书”,被相关学者认为是最古老的文字。在河南安阳出土的商代甲骨文,主要记载了阶级国家、社会生产和思想文化三方面的内容,形象地描绘出商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景象。象形文字的出现,奠定了汉字的基本形式。作为王权主要信息传播载体的象征物,殷墟甲骨卜辞,以龟甲、兽骨为媒,多以“告”字起首,随着国家的强盛和扩张流布四方,是中国古代文字广告的雏形(图4-1)。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案例(图片)。

图4-1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字广告的雏形。

图4-2 楚人“自相矛盾”的故事是早期广告雏形。

图4-3 酒坛放于垆上,是一种古代很普通的实物陈列广告。

招牌广告在中国起源较早,可以追溯到商业刚刚萌芽的洪荒年代。在“牵牛车,远服贾”的经营贸易中,作为标牌广告之一的实物广告,就已经开始出现。《诗经·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布匹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不仅承担着一种交换媒介的职能,而且承担了实物广告的职能,这里的实物广告就是招牌广告的雏形。据《晏子春秋》记载,灵公喜欢女人身着男装,宫女们为了迎合他的喜好,纷纷改装易服,引起了全国妇女个个效仿,灵公下令禁止女子改易男服。晏子劝谏,“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此语虽然有“要臣民从内心信服,自己必须要表里如一”的潜台词,但是从客观上反映了当时已有商贾将牛头陈列于市,以招徕顾客的现象出现。据《韩非子》记载,“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于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楚人在陈列着矛和盾的摊子前面,大声叫卖自己的商品,口头广告和实物广告这一对孪生儿在当时已经出现(图4-2)。(www.xing528.com)

汉代开始,实物广告开始成为主要的招牌广告形式。《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置一酒舍沽酒,而令文君当垆。”著名才子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结婚后,由于家境贫寒,就开了一家酒店让文君当垆卖酒。酒坛放于垆上,是一种古代很普通的实物陈列广告。垆是酒店门前垒土而成、上置酒瓮的小台子,为卖酒标志(图4-3)。另据《后汉书· 方士传》记载,“费长房者,汝南人也,曾为市掾。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此老翁其实是“悬壶济世”的老神仙,他在瘟疫泛滥之时,在集间开设一间药店,门口悬个葫芦,治病救人。此外,葫芦与“福禄”谐音,所含良好祝愿。从此之后,葫芦便逐渐演变为医院和药铺的标志。

隋唐时期繁荣的经济和市场推动了广告的发展。唐代夜市的繁荣,带来了灯笼广告的兴起。灯笼广告是招牌广告的一种。夜幕铺开时,商家将有“客栈”“茶馆”“酒楼”等标志的灯笼悬挂于店铺之前,既可满足照明需要,也可以让店铺更为显眼。而且,随着灯笼制作技术提高,商家更注重突出行业特色,将其做成与行业相关的形状。如酒店的灯笼像酒瓮,药店的灯笼像葫芦。五彩缤纷的灯笼将隋唐盛世的夜空装点得丰富多彩。王建《夜看扬州市》:“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除灯笼广告外,其他形式的招牌广告在这个时期也有所发展。刘禹锡《观市》:“其列题区榜,揭价名物,参外夷之货。”在南方蜀地,有“李客者,不言其名,常披蓑戴笠,系一布囊,在城中卖杀鼠药,以一木鼠记”。“李客”的“木鼠”,便是招牌。

在宋代话本中,也不乏关于招牌广告的记载。《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店前有一个妇女,玉井栏手巾勒着腰……门前牌儿上写着:‘本行侯家上等馒头点心。’”《喻世明言》第二十卷·陈从善梅岭失浑家:“见一草舍……招牌上写:‘杨殿干请仙下笔,吉凶有准,祸福无差。’”《梦粱录·茶肆》里也记载了“俞七郎茶坊”“蒋检阅茶肆”等招牌名。《清明上河图》中,汴河到城内的街市上,车马行人熙来攘往,茶楼酒肆店铺林立,各色商店招牌随处可见,如“刘家上色沉檀栋香”香店,“赵太丞家”药店,“杨家应症”医店等(图4-4)。欢门广告是宋代一种独特的招牌广告形式。酒店和茶肆等商店,皆扎欢门,以招徕顾客。例如,《梦粱录》载:“酒肆门前排设杈子及桅子灯,盖因五代敦高祖游幸汴京,茶楼酒肆,俱如此装饰,故至今店家仿效俗也。”《清明上河图》中,街中最大正店“孙羊店”,更是高楼大屋,歇山屋顶,楼广三间,皆客满,门前扎结彩楼,前设欢门。

图4-4 《清明上河图》局部。

图4-5 明朝《南都繁会图》局部。

图4-6 清朝乾隆年间《姑苏繁华图》(又名《盛世滋生图》)局部。

此外,招牌广告在元朝也有记载。例如,《析津志》:“市中医小儿者,门首以木刻板作小儿……又有稳婆收生之家,门首以大红纸糊篾筐大鞋一双为记……医兽之家,门首地位上以大木刻作壶瓶状,长可一丈,以代赭石红之……灌药之所,门之前画大马为记。”明清之际,伴随中国封建社会走向繁盛的顶峰,招牌广告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看,与前朝相比,更趋于成熟。反映明代晚期南京城商业经济繁荣景象的绘画作品《南都繁会图》(图4-5)中,据统计,画面上的招牌共有百余处之多。清朝初年描绘苏州商业盛景的《姑苏繁华图》(图4-6)、《乾隆南巡图》(图4-7)中,招牌的影子也随处可见。此时,还出现了一种高达“三丈”的冲天招牌。“用两片长条石,深埋地下,露出地面的两石之间则夹竖一个很长的黑漆金字招牌。石条有洞,可以把招牌拴紧,一般直立在店铺当中的街上,很高很高,意在使人老远就能看见这家大店所在”(图4-8)。此时,受儒家“以义取利”思想的影响,商人喜欢赋予招牌以特定内涵。始创于1844年的“全聚德”,招牌正是反映其“全仁聚德,财源茂盛”的理念(图4-9);“同仁堂”的招牌“童叟无欺”,表达了该店“诚实经营”的信条;1853年开业的“内联升”鞋店,店名中包含了宫廷官宦们“在朝堂连升三级”的寓意以表达对顾客的美好祝愿(图4-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