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物流发展历程与特点

物流发展历程与特点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日本的物流概念是1956年直接从英文的Physical Distribution翻译而来,1956年日本派团考察美国的流通技术,引进了物流的概念。另一条途径是Physical Distribution从欧美传入日本,日本人将其译为日文物流,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从日本直接引入物流这一概念至今。物流是一个现代的概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在各国兴起,而在我国储运是一个十分古老、传统的概念。

物流发展历程与特点

物流是一个十分现代化的概念,由于它对商务活动的影响日益明,显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

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1915年阿奇·萧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就提到物流一词,并指出物流是与创造需求不同的一个问题。因为在本世纪初,西方一些国家已出现生产大量过剩、需求严重不足的经济危机,企业因此提出了销售和物流的问题,此时的物流指的是销售过程中的物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围绕战争供应,美国军队建立了后勤(Logistics)理论,并将其用于战争活动中。其中所提出的后勤是指将战时物资生产、采购、运输、配给等活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布置,以求战略物资补给的费用更低、速度更快、服务更好。后来后勤一词在企业中广泛应用,又有商业后勤、流通后勤的提法,这时的后勤包含了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物流,因而是一个包含范围更广泛的物流概念。

因此,物流概念从1915年提出起,经过70多年的时间才有定论,现在欧美国家把物流称作Logistics的多于称作Physical Distribution的。Logistics包含生产领域的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搬运与厂内物流和流通过程中的物流或销售物流,即Physical Distribution,可见其外延更为广泛。

日本的物流概念是1956年直接从英文的Physical Distribution翻译而来,1956年日本派团考察美国的流通技术,引进了物流的概念。到了70年代,日本已成为世界上物流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目前国内外物流的概念很多,如有以下几种:

(1)物流是一个控制原材料、制成品、产成品和信息的系统。

(2)从供应开始经各种中间环节的转让及拥有而达到最终消费者手中的实物运动,以此实现组织的明确目标。

(3)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到需求者的物理运动,是创造时间价值、场所价值和一定的加工价值的活动。

(4)物流是指物质实体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的物理移动,它由一系列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经济活动组成,包括运输、保管、配送、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多项基本活动,是这些活动的统一。(www.xing528.com)

我国物流概念的引入及其特点:

物流概念主要通过两条途径从国外传入我国,一条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随市场营销理论的引入而从欧美传入,因为在欧美的所有市场营销教科书中,都毫无例外地要介绍Physical Distribution,这两个单词直译为中文即为实体分配或实物流通,我们普遍接受实体分配的译法。所谓实体分配指的就是商品实体从供给者向需求者进行的物理性移动。

另一条途径是Physical Distribution从欧美传入日本,日本人将其译为日文物流,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从日本直接引入物流这一概念至今。

在物流概念传入我国之前,我国实际上一直存在着物流活动,即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其中主要是存储运输即储运活动。国外的物流业基本上就是我国的储运业,但两者并不完全相同,主要差别在于:

(1)物流比储运所包含的内容更广泛,一般认为物流包括运输、保管、配送、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及相关信息活动,而储运仅指储存和运输两个环节,虽然其中也涉及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及信息活动,但这些活动并不包含在储运概念之中。

(2)物流强调诸活动的系统化,从而达到整个物流活动的整体最优化,储运概念则不涉及存储与运输及其他活动整体的系统化和最优化问题。

(3)物流是一个现代的概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在各国兴起,而在我国储运是一个十分古老、传统的概念。

中国的物流术语标准将物流定义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