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谷唢呐:西部边防的音乐传统

甘谷唢呐:西部边防的音乐传统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唢呐长期盛行于甘谷,与宋代以来甘谷作为朝廷在西部最重要的边防守地不无关系。甘谷唢呐曲牌自成体系,分为红调、白调、祭祀调三大类,共有五十多个曲牌,每调前均有引子,其次进入主调至结束。唢呐为甘谷民间主要吹奏器乐之一,常在民间祭祀和婚庆、丧葬、节会中演奏,或高亢明快或哀婉悲凄的音韵,极具抒情性,用于表演时则具一定的观赏性。2006年,甘谷唢呐被天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天水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

甘谷唢呐:西部边防的音乐传统

唢呐,又称吹响、吹打,原流传于阿拉伯一带,金元时传入中原,是盛行于北方吹歌中的主要乐器。唢呐长期盛行于甘谷,与宋代以来甘谷作为朝廷在西部最重要的边防守地不无关系。

甘谷唢呐分为大小两种,大的叫吹响,小的叫祭呐子。用铜片制成喇叭碗子,乌木或梨木制成唢呐管,上面开七个音孔,下开一个换气音孔,用苇皮制成篾子以发声。

甘谷唢呐曲牌自成体系,分为红调、白调、祭祀调三大类,共有五十多个曲牌,每调前均有引子,其次进入主调至结束。由于受甘谷小曲、道情的影响,从而使之具有鲜明的甘谷特色,曲调多以2/4拍为主,兼有3/4拍;调式以徵调式居多,偶有商调式、宫调式和羽调式。演奏时,由两人吹唢呐,一人敲锣鼓,一人击钹,组成四人合奏班子。在大型祭祀活动中,也有几个唢呐班子同场演奏的情形。甘谷唢呐音调高亢悲壮,热烈欢快,具有浓郁的西部特色,充分体现了西北人民骁勇剽悍、乐观旷达的精神风貌。

唢呐为甘谷民间主要吹奏器乐之一,常在民间祭祀和婚庆、丧葬、节会中演奏,或高亢明快或哀婉悲凄的音韵,极具抒情性,用于表演时则具一定的观赏性。唢呐的各种曲牌以及循环换气技法(这是一种用鼓腮和脸部肌肉协同收缩来完成的特殊用气法,一首曲儿从头到尾气换声不断),对于研究地方民俗活动和地方音乐形式的演变,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学术价值。传统唢呐和现代音乐的互相渗透,不仅丰富了其内容,也对现代音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www.xing528.com)

甘谷唢呐常用的曲牌有《朝天子》《升官图》《爹落轿》《织手巾》《割麦》《姜维招魂曲》等。

2006年,甘谷唢呐被天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天水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