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他自己一生的辉煌转向衰落

他自己一生的辉煌转向衰落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曹雪芹的少年时期适逢新朝,政治回暖,他得以在亲戚庇护下过了一段风花雪月、富贵逍遥的纨绔子弟生活。他的这种切肤之痛就构成了《红楼梦》一书字字泣血、声声是泪的叹惋。时代的衰亡,家族的没落,自己的遭际无不深深影响着曹雪芹的创作。《红楼梦》中他本人也借史湘云的菊花诗写道:“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唯有我知音。傲世也应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他自己一生的辉煌转向衰落

曹雪芹的少年时期适逢新朝,政治回暖,他得以在亲戚庇护下过了一段风花雪月、富贵逍遥的纨绔子弟生活。好景不长,君心莫测,他又性情耿直,不肯俯首就低,生活因而愈来愈困苦,居住的环境每况愈下,甚至经常食不果腹,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的日子。他的这种切肤之痛就构成了《红楼梦》一书字字泣血、声声是泪的叹惋。

时代的衰亡,家族的没落,自己的遭际无不深深影响着曹雪芹的创作。好友敦敏在曹雪芹画的一幅巨石像之旁,题了一首七言绝句,诗曰:“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磈礧时。”《红楼梦》中他本人也借史湘云菊花诗写道:“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唯有我知音。傲世也应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如此“傲世”者,历经家族盛衰,世态炎凉,看人看事自然与寻常人不同。曹雪芹写小说,最初并没有将之视为“终身事业”——那时代根本不可能有人产生这样的念头。他开始写小说时年纪还不大,也许还带有“逢场作戏”的玩笑性质,因为这不过是他放浪行为的种种表现之一罢了。以后,他的生活愈来愈困苦,写小说又成了他精神上的寄托或“出路”。百般苦难下,写作便成了他的精神的寄托:活着就是为了写这部意义与性命等同的小说。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滴泪为墨,研血成字,并不过分!人生无常让《红楼梦》充满无奈的沧桑感,“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盛衰二字使《红楼梦》具有厚重的历史感。(www.xing528.com)

这就是文学巨匠曹雪芹:他读书广博,见识超凡,拥有宏富的知识贮藏;他敢于破旧立新,独抒性灵,形成独特的文学观念;他处在盛衰荣辱、至贵至贱之间,世态炎凉让他看清一切,因而能够在观照历史、比照自身的同时,画出一个时代的衰落图景。他将自己的不幸置之度外,以旁人难以想象的坚忍,冒天下之大不韪,坚持著述,十年辛苦,泣血成书;他站在思想激荡的封建末世,凝聚古人的智慧,以赤子之心记录时代,记录家族,记录往事,带我们攀上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一代大师,千古不朽;一部巨制,百代流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