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面调整旧有的经济政策

全面调整旧有的经济政策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隋末的数年战乱,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经济和社会秩序。当时全国的户口只有300万户,仅相当于隋时的三分之一。为尽快恢复经济,稳定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唐太宗对承袭隋朝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和改革,使其逐步成熟完善。这种以庸代役和超期服役减免租调的办法,是唐朝政府为了杜绝胡乱征发而采取的自我约束的改革措施,对于老百姓来说是一件好事。百姓为邦本,经济为邦根。

全面调整旧有的经济政策

隋末的数年战乱,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经济和社会秩序。史书记载,“率土百姓,零落殆尽,州县萧条,十不存一”“黄河以北,则千里无烟;江淮之间,则鞠为茂草”,而自伊洛以东至于海边,则是“苍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当时全国的户口只有300万户,仅相当于隋时的三分之一。全国各地又连年饥馑,粮价飞涨,卖儿鬻女者随处可见。为尽快恢复经济,稳定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唐太宗对承袭隋朝均田制租庸调制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和改革,使其逐步成熟完善。

唐太宗改造后的均田制,与前朝相比,有三个明显变化。一是扩大了均田的范围,老小、病残、寡妇、僧尼道士均可以分到土地,特别是规定原来相当于贱民的“杂户”可以同良人一样受田,而对依附于地主的部曲、奴婢等则不再授予土地。这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阶级关系,限制了地主阶级多占土地的行为。二是规定受田要遵循“先贫后富,先无后少”的原则,首先解决没有土地的农民的燃眉之急,这对于招抚流民、安定社会有重要的作用。三是规定在一定的情况下(如办理丧葬、充抵住宅、从狭乡迁往宽乡等),所分的土地可以买卖,均田的私有性质增强。与均田制相适应的租调制也有所减轻和改革,主要体现在:丁男每年服徭役20天,如果不去可以每天折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这称作“庸”;如果官府额外加役,超过15天免调,超过30天,租调全免。这种以庸代役和超期服役减免租调的办法,是唐朝政府为了杜绝胡乱征发而采取的自我约束的改革措施,对于老百姓来说是一件好事。

政治稳定,使农民又回到了久违的家园;均田制,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生产积极性大增;租庸调制,使农民不违农时,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因而,不过数年光景,不论是秦陇之北,还是伊洛以东,不论是黄河以北,还是江淮之间,原来那种“千里无烟”“鸡犬不闻”的荒凉景象得到了彻底改变。史书记载:“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沧海,皆不赉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送,此皆古者未有也。”著名历史学家杜佑也说:“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图治,至八年、九年,频至丰稔,斗四年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则数月不闭,至十五年,每斗值两钱。”当时的人口也稳步增加,到贞观末年,人口达380万户。(www.xing528.com)

百姓为邦本,经济为邦根。农业的恢复发展,既为唐政府的政治统治奠定了基础,也为唐朝统治者增强军事实力、巩固边疆秩序、大力发展文化奠定了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