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葛家澍文集(上):全面调整和局部改动的建议

葛家澍文集(上):全面调整和局部改动的建议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我们提出一项全面调整和两项局部改动的建议。调整后的金额,作为今后计提折旧的依据。这里所谓加速折旧法,既可以是西方盛行的以折旧费用递减为特征的加速折旧法,也可以是适当提高折旧率的直线法。这是因为,这项会计改革的实现,必须得到财政和税务部门的认可,适当提高折旧率的直线法,可能易于为财税部门接受,而且会对利润产生均衡作用,更符合我国的国情。

葛家澍文集(上):全面调整和局部改动的建议

考虑我国的现实,对于物价变动的影响,会计应当有所反应;鉴于财政和企业的承受能力以及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群众等各方面的利益,这种反应应当是适度的。为此,我们提出一项全面调整和两项局部改动的建议。

1.一项全面调整

一项全面调整,是指对全国各类企业重置价格上升的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调整。调整的固定资产可限于1990年1月1日前取得的,调整的根据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零售物价总指数,这种调整应分两大类进行,即:将固定资产划分为房屋建筑物和设备两大类,房屋建筑物调高的上限可定为100%,设备调高的上限定为30%。如果固定资产取得年份以来的零售物价总指数累计上升超过100%(房屋建筑物)或30%(设备),则分别以调增100%和30%为限;如不足100%或30%,则按实际累计上升幅度调整。据局部测算有15年账龄的房屋建筑物,大约平均增值400%,有15年账龄的设备大约平均增值100%。因此,上述调整比例还是相对保守的。但作这样的调整时,仍可在广泛征求各界意见和全国全面测算之后再进行。

至于重置成本没有明显提高的固定资产(例如计算机),则不应调高其账面价值。但是,根据会计的“重要性”原则,也不必调低。调整后的金额,作为今后计提折旧的依据。调整增值部分作为资产和基金的增加来处理,列入资金平衡表。这种增值既不是盈余,更不是当期收益,不能成为利润总额的组成部分,因而不应列示于利润计算表。调增固定资产金额的计算方法似应如下:(1)房屋建筑物的重置成本

①当房屋建筑物取得年份以来的零售物价指数累计上升超过100%时:

房屋建筑物的重置成本=房屋建筑物原值×(1+100%)

②当房屋建筑取得年份以来的零售物价指数累计上升不足100%时:

(2)设备的重置成本

①当设备取得年份以来的零售物价指数累计上升超过30%时:

设备的重置成本=设备原值×(1+30%)

当设备取得年份以来的零售物价指数累计上升不足30%时:(www.xing528.com)

设备的重置成本=设备原值×(1+该设备取得年份以来零售物价指数累计上升%)

(3)调增金额

调增金额=固定资产重置成本-固定资产原值

(4)调增金额上的应计折旧额

调增金额上的应计折旧额=调增金额×(1-固定资产新旧程度)

其中,固定资产新旧程度可按如下简便方法近似计算:

其账务处理如以国营企业为例则为:固定资产的价值按上列公式调高所发生的增值可按调增金额借记有关固定资产账户,按净增值贷记固定基金账户,并按调增金额上的应计折旧额贷记折旧账。这里贷记的固定基金并不意味着国家拨入了固定基金,而只是表明随固定资产价格上涨相应增加的资金来源。随着折旧的计提,这笔金额将累积为专用基金——更新改造基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为有关资产的重置提供了资金保证,固定资产重估价增值折旧的恰当处理方法应是:通过前期调整调增前期成本或费用以调减或直接调整前期利润。但是,这会引起一系列棘手的问题:财政退税、企业调减税后留利形成的基金及追回这些基金中已使用(分配)部分。这种做法政策性强,牵涉面广,工作量大,难以做到均衡各个方面的利益。因此,一般不宜采用。简便的办法是:将这种重估增值视为“拨入资产”,对调增金额上的应计折旧额只是一次贷记折旧账户,而不进行前期调整或后期补提。不过,这样做的结果,对于持有较为陈旧的固定资产的企业来说,可能意义不大。因此,可以考虑允许这类企业采取其他补救办法。

按照上述简便方法,调整时,增加固定资产账面原值并相应确认固定基金和折旧。分录如下:借:固定资产;贷:固定基金,贷:折旧。

2.两项局部改动

两项局部改动是指对于某些流转时间过长因而受物价变动影响较大的特殊行业(如飞机制造业、造船业、机车业、电梯业以及建筑业)的存货改用后进先出法计转其销货成本;对于主要固定资产受技术变革影响较大的行业(如电子加工业、服务业)其折旧的计提,可采用加速折旧法。这里所谓加速折旧法,既可以是西方盛行的以折旧费用递减为特征的加速折旧法,也可以是适当提高折旧率的直线法。这是因为,这项会计改革的实现,必须得到财政和税务部门的认可,适当提高折旧率的直线法,可能易于为财税部门接受,而且会对利润产生均衡作用,更符合我国的国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