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分析三国志回目异同,考察古本与毛本的差异,重点关注旧本的古拙魅力

分析三国志回目异同,考察古本与毛本的差异,重点关注旧本的古拙魅力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国志自毛宗岗评本《三国志》盛行,而明本几绝迹人间矣。予尝取旧本、毛本回目异同,列为一表,举毛本之整齐,反不如旧本之古拙。三国志回目异同表王氏所称古本,分六十卷,析二回为一卷。今考钱遵王《也是园书目》“通俗小说”有《古本演义三国志》十二卷,遵王所藏当系旧刊,是古本析十回为一卷也。诗话所述,不知何属,然亦可见当时流行之《三国志演义》,尚是未经毛宗岗改窜之本,故红豆说诗即以静轩先生为谈资也。

分析三国志回目异同,考察古本与毛本的差异,重点关注旧本的古拙魅力

三国志

自毛宗岗评本《三国志》盛行,而明本几绝迹人间矣。毛氏《凡例》每称依古本改正辨定,而訾李卓吾所评为俗本。考周亮工《书影》,谓当温陵《焚》、《藏》书盛行时,坊间种种借温陵之名以行者,如《四书》第一评、第二评,《水浒传》、《琵琶》、《拜月》诸评,皆出叶文通手。是卓吾《〈水浒传〉评》为文通所依托,《〈三国志〉评》是否文通所为,不可知。其依托温陵,断然无可疑者。毛氏悉从删削,可谓有识,惟逞臆改窜,使后人不复见旧本面目,是其一短。所谓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如旧本回目参差不对,又于一回之中分上下两截,盖当时演义体制如是。毛氏《凡例》谓今悉体作者之意而联贯之,每回必以二语对偶为题,务取精工,以快阅者之目,独不云据依古本,足为毛氏逞臆改窜之一证。予尝取旧本、毛本回目异同,列为一表,举毛本之整齐,反不如旧本之古拙。录而存之,以为好古者研究之资料焉。

三国志回目异同表

王氏所称古本,分六十卷,析二回为一卷。今考钱遵王《也是园书目》“通俗小说”有《古本演义三国志》十二卷,遵王所藏当系旧刊,是古本析十回为一卷也。毛本卷帙已失其真,字句之增删更无论矣。谓李卓吾评本一无窜易,吾未敢信。然谓毛氏及见古本(凡例新列),异同之处一一从古本更定,吾亦未敢信也。(www.xing528.com)

李卓吾评本外,尚有明内府本。刘若愚《酌中志》卷十八:内板经书纪,略述司礼监经厂库内所藏秘书典籍,其现今有板者,有《三国志通俗演义》廿四本一千一百五十叶。又言《三国志通俗演义》、《韵府群玉》,皆乐看爱买者。可见当日印行之广。然李卓吾评本尚有留遗,而内府本竟未一睹,不获与毛本较其异同,亦恨事也。

毛氏《凡例》谓俗本每至“后人有诗叹曰”,便处处是“周静轩先生”,其诗又甚俚鄙可笑。周静轩不知何时人,后读《永漫翁诗话》卷上“红豆题近时册子”有云:取次应酬,率率属和。撑肠拈须,不免差排成联。挦撦作对,子路乘肥马,尧舜骑病猪。此十字金针诗格,为至宝。但是扇头屏上,利市十倍,不敢云舍弟江南、家兄塞北也。此老故作解嘲,谬为谑语,至自谓老来作诗,长言谰语,率意放笔,不征典故,不究声病。吴人嗤笑,谓是静轩先生有诗为证者。若如此,真是绝妙境界,一切尘凡脱弃了也。此老未能到。李氏祖籍北平,侨隐吴中,时惠研溪大令称老红豆先生,半农学士称红豆先生,定宇征君称小红豆先生,三世皆有红豆之目。诗话所述,不知何属,然亦可见当时流行之《三国志演义》,尚是未经毛宗岗改窜之本,故红豆说诗即以静轩先生为谈资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