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伯利亚:北方大地的战略利器

西伯利亚:北方大地的战略利器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简单,对“森林之民”“河川之民”的西伯利亚人来说,却是威力强大的武器。当时由蒙古·突厥系民族建立的小规模政治势力“西伯汗国”落败后,广大北方的东部就被俄罗斯帝国一举在握,他们将当地命名为“西伯利亚”。“西伯利亚”于俄罗斯,不过是除了毛皮外就毫无经济价值的土地,但在地图上可膨胀为范围广阔的版图。此时,西欧进入“大航海时代”,俄罗斯则向北方大地的东边扩张。

西伯利亚:北方大地的战略利器

先大略看一眼“中央欧亚大陆”吧!不管怎么说,在我们的意识中,一直都存有国界线的概念,尤其世界地图或地球仪常用颜色区分国家,让人更容易把国家当作单位来思考。

然而,“国界线”这个概念是近代才形成的。就算是历史久远的国界,也顶多是300年前的产物,不用很仔细计算,几乎大半界线是在近半世纪才确立,甚至是在这四五年,有些更在这一两年才划定。甚至是“国界线”这个概念本身,历史也不长久。因此希望读者可以忽略国界线这回事。

以大范围观之,可分为北、东、西三个部分。“北”,为面向北冰洋的广大西伯利亚,是斜度轻微的低海拔平地,极北方仅有地衣类植物覆盖地面,北纬七十度以南的地区寒冷稍减,从北冰洋来的湿气刚好吹到这里,因此形成大片的针叶林地带,西边延伸到欧洲,是地表范围最广的“绿化地带”(Green Belt)。

在短暂的夏日,鄂毕河(Ob River)、叶尼塞河(Yenisei River)等诸河汇集往北流,气候意外地炎热,水边更是容易成为蚊虫、病原细菌的温床。然而严寒且漫长的冬天,更是可怕。所有的地面都被雪覆盖,眼目所及仿佛是“白化”的世界,河川及湖泊都结冰了,蚊虫细菌也静止了,这时若用雪橇类交通工具代步,反而较方便。

自古以来,当地的居民为亚洲系人种,大多以狩猎、打渔维持生计,族群的规模不大,成点状散居各地,国家或军事之类的话题离他们很遥远。(www.xing528.com)

这样的情形在16世纪末左右出现逆转,脱离蒙古掌控的沙皇俄国看中了这块土地,当时的先遣部队是俄罗斯边境民族——哥萨克人(Cossacks);从中亚到东方的“派遣军”,大多是这些少于千人的小规模部队。

他们装备了简单的枪炮弹药。虽然简单,对“森林之民”“河川之民”的西伯利亚人来说,却是威力强大的武器。当时由蒙古·突厥系民族建立的小规模政治势力“西伯汗国”落败后,广大北方的东部就被俄罗斯帝国一举在握,他们将当地命名为“西伯利亚”。

17世纪时,俄罗斯的领土已经扩及太平洋海岸。“西伯利亚”于俄罗斯,不过是除了毛皮外就毫无经济价值的土地,但在地图上可膨胀为范围广阔的版图。

此时,西欧进入“大航海时代”,俄罗斯则向北方大地的东边扩张。虽然往海洋或陆地推进的方向不一致,但他们所遭遇的对手势力都不强,俄罗斯帝国先是企图扩大“亚洲”版图,西欧的“国界线”大致划在海外,俄罗斯则在内陆,且大抵在此时开始将目光转向欧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