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县级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路径及专业化优化探索

县级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路径及专业化优化探索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结合A省两家社会工作机构现状、专业化发展历程及利伯曼对“专业化”的理解,对县级社会工作机构专业化发展路径做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但专业人才的缺失是现阶段社会工作机构专业化进程中所面临的一大困境。因此,社会工作机构在发展的过程中,应注重结合自身优势,结合本土工作经验,打造机构品牌,在专业化进程中提升机构知名度。

县级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路径及专业化优化探索

结合A省两家社会工作机构现状、专业化发展历程及利伯曼对“专业化”的理解,对县级社会工作机构专业化发展路径做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第一,厘清机构与政府的关系,提高自主性。不论是J机构还是R机构,在一定程度上都需要依赖来自政府的行政性资源。“以项目带动服务”是中国社会工作嵌入式发展模型的主要体现。一方面,社会工作机构的正常运营离不开政府的行政资源;另一方面,由于行政权力的介入,导致机构服务过程日益行政化,社会工作机构自身的工作理念、组织架构、运作方式等也会随之行政化,成为政府服务职能的执行者,难以彰显专业性。因此,社会工作机构在专业化进程中,既要合理运用来自政府的行政资源,同时更需要保持自身的独立性,运用市场化思维拓宽资金来源,将社会工作从政府权力主导下的嵌入式发展向合式发展关系转变。

第二,重视继续教育,加强对人才的督导与支持。根据利伯曼对“专业化”的定义,接受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具有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能够运用专业方法开展服务,是社会工作机构专业化的必要条件。但专业人才的缺失是现阶段社会工作机构专业化进程中所面临的一大困境。在J机构和R机构中,很多工作人员并不具备社会工作专业背景,专业性相对欠缺,因此必须通过继续教育,在接受培训与督导的过程中不断提升。首先,机构有必要为工作人员提供入职培训,让其更加了解专业价值使命、机构运行状况、主要工作内容。其次,是针对在职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其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方法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在机构形成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氛围,提高整体实力。(www.xing528.com)

第三,完善服务评估机制,促进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虽然J机构和R机构经过多年的发展,自身也获得了很多市级荣誉与县级荣誉,但这样的认可仅仅停留在专业领域,难以普及到整个社会层面。机构辖区内大部分居民对社会工作机构的看法仍停留在他们提供的服务上,认为其主要从事的是志愿服务或替代政府人员提供行政性服务。因此,在服务评估的过程中要促进多元主体的参与,除服务购买方,还应注重评估的多元性与开放性,让社会大众参与到评估过程中,普及相关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认可度。同时,注重过程评估,适时调整服务重点,让其成为社会服务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第四,借助本土优势,打造机构服务品牌。J机构在成立之初,社会工作专业性有所欠缺,但擅于运用自身优势,将心理学与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相结合,以“心理服务”打造自身的服务品牌,且不断拓宽自身服务领域,逐步实现机构的转型。R机构在成立之初专业化水平就比较高,在提供服务时,注重结合社区特色,以社区为依托,将社区工作融入社区生活,充分利用社区人力、物力资源,主动参与社区治理,在社区内有较高的知名度。因此,社会工作机构在发展的过程中,应注重结合自身优势,结合本土工作经验,打造机构品牌,在专业化进程中提升机构知名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