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技术分析法的不同分类方法

技术分析法的不同分类方法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反映市场行为或市场表现的资料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方法都属于技术分析方法。如果能在证券投资中清楚地知道自己所使用的技术分析方法,将有助于投资者提高证券价格走势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形态分析法是根据价格在波动过程中留下的轨迹形状来判断多空双方力量的对比,进而预测价格未来趋势的方法。1890年前后道氏理论出现,成为技术分析的开山鼻祖,由此,技术分析的理念和思维方式开始得到传播和推广。

技术分析法的不同分类方法

对反映市场行为或市场表现的资料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方法都属于技术分析方法。如果能在证券投资中清楚地知道自己所使用的技术分析方法,将有助于投资者提高证券价格走势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目前流行的技术分析方法可以大致为六类:①K线分析法;②切线法;③形态分析法;④技术指标法;⑤波浪理论法;⑥循环周期法。

(1)K线分析法。

人们曾尝试过用各种方式记录市场中证券价格每个时间段的位置,但今天使用最多和最方便的就是K线。所谓K线是用市场某一时段证券的开盘价、收盘价、最高价、最低价所画出的表征这一时段证券价格变化的图形,而K线的研究方法是根据若干连续的K线组合形态推测证券市场中多空双方力量对比的方法。

基于K线图,人们总结出了多种对证券买卖具有指导意义的组合形态。进入证券市场的投资者,首先需要学习的就是K线图,而K线分析法已成为一种最简明而具有代表性的证券市场投资分析方法。

(2)切线法。

切线法也称支撑压力法,是按照一定时段内两个最低价或两个最高价画出一条直线(支撑线或压力线),以反映证券价格波动趋势的方法。画切线的方法是人们在长期研究中逐步摸索出来的,著名的切线形式有趋势线、通道线、黄金分割线、速度线等。根据切线可以推测价格的未来趋势,而支撑线和压力线的延伸位置也可能对价格今后的波动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3)形态分析法。

形态分析法是根据价格在波动过程中留下的轨迹形状来判断多空双方力量的对比,进而预测价格未来趋势的方法。技术分析的假设之一是市场的行为包括了一切信息,价格走过的形态是市场行为的重要部分,是证券市场对各种信息感受之后的具体表现,这种表现比任何一个“聪明的大脑”所研究出来的东西都可能更准确有效。在实际运用中,可以基于价格走出的轨迹形态推测出证券市场中多空双方力量的对比和优势的转化,以明确当前的市场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大环境之中。形态可分为调整、反转和持续三种类型,已知著名的形态有M头、W底、头肩形、三角形等十几种。

(4)技术指标法。

技术指标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依据证券市场量价数据计算得出反映其某个方面内在特征的指标值的方法。技术指标所反映的情况大多数是无法从行情报表的原始数据中直接获得的,指标值的具体数值和数值之间的相互关系将确认市场处于何种状态,并为投资者的交易行为提供指导建议。

全世界已经存在的技术指标的数量数不胜数。相对强弱指标(RSI)、随机指标(KD)、趋向指标(DMI)、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MACD)、心理线(PSY)、乖离率(bias)等都是著名的技术指标。(www.xing528.com)

(5)波浪理论法。

波浪理论的奠基人是拉尔夫·纳尔逊·艾略特(R.N.Elliott,1871—1948),他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就形成了波浪理论最初的想法。波浪理论把价格的上下变动和不同时期的持续上涨、下降看成是波浪的上下起伏,价格的波动过程遵循8浪结构的周期规律。如果数清楚了浪,就能知道当前所处的位置,进而明确应该采用何种策略。波浪理论法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帮助人们预判证券走势的波峰和波谷,但波浪理论法也是公认最难掌握的技术分析方法。

(6)循环周期法。

循环周期法关心价格的起伏在时间上的规律,它通过对时间的分析,告诉人们应该在哪一个正确的时间进行投资。循环周期法的出发点是根据价格的历史波动过程,发现价格波动有可能已经存在的周期性。循环周期理论是周期法的重要代表,此外还有利用日历法、螺旋历法、节气法等周期分析的方法。

以上是六类技术分析的方法,它们从不同的方面理解和分析证券市场,各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从严格的意义上讲,这六类方法不是彼此孤立的,相互之间有交叉和联系,投资者在使用时应该注意各种方法之间的可借鉴性。

知识之窗

技术分析的发展历史

最早用于技术分析的图表应该出现在约200年前的日本,当时出现的蜡烛图分析方法是现在K线分析技术的前身。

K线分析技术尽管出现得很早,但一直没有从理论上得到提升。1890年前后道氏理论出现,成为技术分析的开山鼻祖,由此,技术分析的理念和思维方式开始得到传播和推广。

在道氏理论之后,相继出现了多位对技术分析的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分析大师,他们天才的构思和对市场独特的观察方式,至今仍然主导着技术分析方法。1932年,美国人江恩(W.D.Gann)在自己出版的书中总结了技术分析中时间、循环的分析方法,首次对周期的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说明。江恩正方形、时间隧道等都是其代表“作品”。1938年,拉尔夫·纳尔逊·艾略特(R.N.Elliott)在其出版的书中首次提出了波浪理论的完整构思,勾画了价格波动所应该遵循的8浪结构。1948年,爱德华和马吉(R.D.Edward and J.Magee)在其所著的《股市趋势技术分析》一书中,对形态理论和支撑压力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总结,该书被称为华尔街投资的“宝典圣经”。

20世纪70年代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技术指标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这个时期群星灿烂,众多的分析人士相继发明了对市场有较大影响的技术指标。其中,J.W.威尔德(J.W.Wilder)是比较突出的一位。他在1978年出版的《技术交易系统的新概念》一书中,对多种技术指标的应用进行了更高层次的提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