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资产重组的原理及优化措施

资产重组的原理及优化措施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资产原始权益人首先在分析自身融资需求的基础上确定资产证券化目标,然后,根据资产重组原理对所拥有的能够产生未来现金流的资产进行组合,形成一个资产池。资产重组原理以收益为出发点,考察资产证券化。②规模性——基于规模效应理论,通过资产重组实现资产证券化过程的成本费用分摊,以降低证券化成本,增加各参与者收益。图10-11资产证券化的资产重组机理

资产重组的原理及优化措施

资产原始权益人首先在分析自身融资需求的基础上确定资产证券化目标,然后,根据资产重组原理对所拥有的能够产生未来现金流的资产进行组合,形成一个资产池。然后,以这些可以从企业“剥离”出来的资产作为证券化的担保,形成可向投资者发行的证券化产品。如图10-10所示,不是所有的资产都适合证券化,但基础资产的范围可以是不同地域、不同企业的资产组合。一般而言,比较容易实现证券化的资产需满足现金流稳定、同质性高、信用质量高、资产相关数据容易获得等条件。

图10-10 资产证券化过程示意图

(1)资产重组的原则。

资产重组的本质是通过重新组合和配置基础资产来平衡和满足各参与者的利益需要,以实现资产收益率的分割与再重组,从而构建出一个符合资产证券化标准和运作要求的资产池。资产重组原理以收益为出发点,考察资产证券化。进行资产重组一般需遵循三大原则:①预测性——具有可预测的未来现金流是资产可证券化的首要条件。资产池中的资产未来产生的现金流要有可预测性,以保证可对证券进行合理定价,对风险能够正确评估。②规模性——基于规模效应理论,通过资产重组实现资产证券化过程的成本费用分摊,以降低证券化成本,增加各参与者收益。③分散性——为了有效降低资产池风险,资产重组要保证资产池中的资产在来源风险上可被分散。

(2)资产重组的具体原理。(www.xing528.com)

一般包括如下内容:①最佳化原理。即通过资产重组使基础资产预期收益达到最佳水平,以提升拟发行证券的内在价值。②均衡原理,注重协调资产原始权益人、中介机构和潜在投资者的利益,以利于证券的发行、交易和流通。③成本最低原理,即力争降低资产重组后的成本。④优化配置原理,根据边际收益递减理论,当资产连续投入,使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趋于一致时,资产投入的效益就能达到最优状态。因此,资产重组不仅要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还要促进社会资源配置的优化。同时,资产的收益与风险是相伴而生的,资产重组时也应注意风险组合效应。资产证券化的资产重组机理,如图10-11所示。

图10-11 资产证券化的资产重组机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