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学研究解析清史研究现状

科学研究解析清史研究现状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是因为存在诸如此类的问题,近年来尽管有关清史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但真正有利于正确认识清代历史的有分量的研究成果远远满足不了党和人民的需要,构建真正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清史研究体系仍然任重而道远。

科学研究解析清史研究现状

牢牢把握清史研究的话语权,首先必须科学研判清史研究状况。翻检改革开放40年来的清史研究特别是近些年来的清史研究,其状况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清史研究日益繁荣并不断发展。这主要表现在:相关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如以“过密化”“江南道路”“江南早期工业化”为代表的诸多经济史研究范式,进一步深化了对清代历史的认识;研究领域、研究方向不断拓宽,社会史、经济史、文化史边疆史全面复兴并深入发展;专业学术机构不断建立,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单位专门从事清史研究的学术队伍不断壮大;清史研究成果多种多样,专业性学术论文、通论性清史著作、专题性学术专著、大型档案历史文献以及电子数据库等不一而足。以2016年为例,有学者粗略统计,在汉语出版物范围内,不计博硕士学位论文,公开发表的清史研究相关论文也在3000篇以上,出版研究著作60余部。在众多研究成果中必须一提的是,2002年启动的国家清史纂修工程进展顺利,取得不少高质量研究成果,目前已进入收尾阶段。(www.xing528.com)

其次,毋庸讳言的是,清史研究初步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诸多问题,突出体现在:唯物史观虽然处于指导地位,但重实证、轻理论,重微观、轻宏观,重研究、轻应用的倾向比较明显。一些研究满足于对具体事件、人物和材料的考证,使清史研究陷入微观研究之中。一些学者缺乏理论兴趣和经世情怀,对强调宏观历史规律探讨的传统政治史、经济史的研究内容关注不够,对涉及国家领土主权完整、意识形态安全的重大选题着力甚少,使清史研究未能很好发挥资政育人作用。极少数学者对西方学术思潮缺乏应有的警惕,将国外历史虚无主义在清史研究领域的理论变种引入国内,有意无意地与以“超越中国的帝国模式”“内陆亚洲”等为核心概念的所谓西方清史学派进行“对话交流”,影响清史研究走向。正是因为存在诸如此类的问题,近年来尽管有关清史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但真正有利于正确认识清代历史的有分量的研究成果远远满足不了党和人民的需要,构建真正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清史研究体系仍然任重而道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