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倡公心,坚决反对私心

提倡公心,坚决反对私心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天下为公”,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理想之一,有些志士仁人提倡为公不为私,并为天下大公做出贡献,甚至献出生命。要做到公,就要处理好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言事合乎己心便是私心,就选不好人才,必须以公选人。是否出于公心,以对民的态度好坏为标准。这是从民心的角度提出问题,从政之道,民心顺且服,则是公心,如果脱离民心,便是私心,国家就不能长治久安。

提倡公心,坚决反对私心

天下为公”,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理想之一,有些志士仁人提倡为公不为私,并为天下大公做出贡献,甚至献出生命。不管他们的主观愿望如何,客观上做得如何,但能提出这一口号,已实属难能可贵了。洛学的师徒们也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传统。二程说:“仁者公也。”(《二程集》第105 页),把仁与公、善等同起来。程颐说:“学者问仁,则常教他将公字思量。”(《二程集》第285 页)要做到公,就要处理好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一般的儒家传统是言义不言利,他们以孟子的“何必曰利”为依据,认为言利是私,是恶,是无义。还认为义与利是绝对的对立,要义就不能要利,要利就等于忘义。二程及其弟子对这一传统的看法不同,他们认为既要言义,也要言利。程颐说:“人无利,直是生不得,安得无利?”(《二程集》第215 页)他们并对义与利作了全面的解释。程伊川说:“凡顺理无害处便是利,君子未尝不欲利。然孟子言‘何必曰利’者,盖只以利为心则有害。如‘上下交征利而国危’,便是有害。‘未有仁而遗其亲,未有义而后其君。’不遗其亲,不后其君,便是利。仁义未尝不利。”(《二程集》第249 页)这话一是说利是必须的,但以不妨碍义为主,不能忘义专言利;二是义和利是互相渗透的,言仁义时不忘利。当程颐和尹焞讨论义和命的问题时,尹焞说:“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奚以命为?”“伊川大赏之。”(《二程集》第432页)这进一步说明见利忘义的行为是不能做的。

不论是从政务还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要体现出公心来。王者选人以天下之公不以己,以其正不以其欲,只有这样才能选好人才。程颐说:“大率以言事合于己心,则谓之才而用之,曾不循核本末,稽考名实,如前之云。伤明害政,不亦宜乎?”(《二程集》第523—524 页)言事合乎己心便是私心,就选不好人才,必须以公选人。他说:“夫王者之取人,以天下之公而不以己,求其见正而不求其从欲,逆心者求诸道,巽志者察其非,尚孜孜焉惧或失也。此王者任人之公也。”(《二程集》第530—531 页)(www.xing528.com)

是否出于公心,以对民的态度好坏为标准。程颐说:“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二程集》第531 页)元朝的许衡说:“古今立国规模,虽各不同,然其大约在得天下心。得天下心无他,爱与公而已矣。爱则民心顺,公则民心服,于为治也。”(《鲁斋遗书》卷7)这是从民心的角度提出问题,从政之道,民心顺且服,则是公心,如果脱离民心,便是私心,国家就不能长治久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