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二程的政治思想:儒家伦理与统治者的责任

二程的政治思想:儒家伦理与统治者的责任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程反复论证的理或天理,目的在于为儒家伦理道德的永恒性作辩护。他们的政治伦理思想得到从南宋到元、明、清各朝统治者的重视和支持,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此。在君尊臣卑的思想指导下,他们反对王安石变法。二程就是这样从不同的方面对王安石进行攻击的。这就是他们顺民、厚民和安民的“三本思想”。二程认为作为统治者,应当采取必要措施,不误农事,不乱派劳役等。二程看到了劳动人民的作用,是可贵的。

二程的政治思想:儒家伦理与统治者的责任

二程反复论证的理或天理,目的在于为儒家伦理道德的永恒性作辩护。从天理的不变性和逻辑性证明按儒家思想构成的封建的社会制度、伦理秩序的永恒性。他们的政治伦理思想得到从南宋到元、明、清各朝统治者的重视和支持,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法先王。二程虽然承认夏、商、周三代的变化,是“因时而立政”,各是一法,但因他们坚持理的永恒性,宁说封建的社会制度是不可改变的,“惟其天理之不可易”(第452 页)。又说:“若孔子所立之法,乃通万世不易之法。”(第174 页)在他们看来,三代之法,是顺乎天理的,是合乎天理的王道,永远不会变。三代以下,是不合乎天理的霸道。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提出要恢复三代之治和三代之法。程颢说:“若三代之治,后世决可复。不以三代为治者,终苟道也。”(第129 页)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程颐在《为家君应诏上英宗皇帝书》中劝皇帝要恢复三代之治。他说:“法先王之治,稽经典之训,笃信而力行之,救天下深沉固结之弊,为生民长久治安之计,勿以变旧为难,勿以众口为惑,则三代之治可望于今日也。”(第522 页)由此可见,为了捍卫天理观,要恢复三代之治,无疑是一种复古的历史观,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君臣之位永不可改变,他们在天理观的指导下,认为君臣的位置是天理决定的,永远不会改变。他们说:“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第77 页)又说:“夫天之生物也,有长有短,有大有小。君子得其大矣,安可使小者亦大乎?天理如此,岂可逆哉?”(第125 页)在二程看来,天下所以有君子,有小人,有人为君,有人为臣,这都是天理定的,不可改变的,具有自然的合理性。换言之,天理证明了“天尊地卑,君尊臣卑”,地位永远不可改变。(www.xing528.com)

在君尊臣卑的思想指导下,他们反对王安石变法。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为宰相实行变法时,程氏兄弟对变法极为不满。“新法之初,首为异端”的是程颢,他在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三月四日和四月十七日的《谏新法疏》和《再上疏》中说:“一二小臣,实与大计,用贱陵贵,以邪妨正者乎?”“兴利之臣日进,尚德之风浸衰,尤非朝廷之福。”(第458 页)程颐在《明道先生行状》一文中描写程颢反对王安石变法的情况时说:“荆公浸行其说,先生意多不合,事出必论列,数月之间,章数十上。”(第634 页)他们不仅在政治上反对王安石的变法,而且在学术上也对其进行攻击。有一次宋神宗问程颢王安石的学问怎么样,程颢说“王安石之学不是”,“上愕然问曰,何故?对曰:臣不远引,止以近事明之。臣尝读诗,言周公之德云:公孙硕肤,赤泻几几。周公盛德,形容如此之盛,如王安石,其身犹不能自治,何足以及此”(第17 页)。这就是说,王安石既然没有周公那样的盛德,又何必去当宰相呢?二程就是这样从不同的方面对王安石进行攻击的。

重民厚道。二程在论述英雄人物的同时,也看到人民群众的力量不可小视。在封建社会中统治者与人民群众之间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统治者根本看不起人民群众,但为了统治阶级的长久利益,也不能忽视人民群众的重要性。程颐说:“今农夫祁寒暑雨,深耕易耨,播种五谷,吾得而食之。今百工技艺作为器用,吾得而用之。甲胄之士披坚执锐以守土宇,吾得而安之。”(第175 页)这里讲的是农民手工业工人及士兵的作用。正是这些庶民的作用,才使得人们有饭吃,有衣穿,有安全的保障。宋仁宗治平二年(1065年),程颐在《为家君应诏上英宗皇帝书》中提出:“保民之道,以食为本。”(第520 页)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程颐在《代吕公著应诏上神宗皇帝书》中说:“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第531 页)这就是他们顺民、厚民和安民的“三本思想”。二程认为作为统治者,应当采取必要措施,不误农事,不乱派劳役等。二程看到了劳动人民的作用,是可贵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