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本书独特创新点的介绍

本书独特创新点的介绍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书为研究企业R&D融资约束的缓解机制提供了一个新的重要视角,为我国公司治理的改善提供了经验证据,进一步丰富了现有的关于公司治理和企业R&D融资约束研究的理论成果。基于此,本书研究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具体渠道,考察了金融发展对我国企业R&D投资的融资约束是否具有缓解效应,并进一步比较了企业产权性质和成长阶段对这种缓解效应的影响。

本书独特创新点的介绍

1.应用欧拉方程和系统广义矩估计,构建了我国上市公司R&D投资融资约束度量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

目前关于企业R&D投资的融资约束研究集中于欧美发达国家,本书的研究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中国上市公司R&D投资的融资约束问题,为国际研究提供了来自转轨经济国家R&D融资问题的研究,并进一步考察了不同所有权性质以及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R&D投资的融资约束差异,弥补了现有研究的不足,拓展了Brown等(2009)的研究。

本书基于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对企业R&D投资的融资约束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中国上市公司R&D投资是否存在融资约束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不同所有权性质以及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R&D投资的融资约束差异。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R&D投资普遍存在融资约束现象。不同所有权的上市公司R&D融资约束的存在显著差异,民营上市公司R&D投资受到的融资约束比国有上市公司大;不同成长阶段的上市公司R&D融资约束也存在显著差异,相比于成熟期公司,成长期公司受到的融资约束更为强烈。

2.构建了公司治理缓解企业R&D融资约束的检验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

已有大量的国外研究表明,公司治理能够缓解资本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然而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侧重于公司治理对企业绩效和固定资产投资的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还未有专门针对公司治理与企业的R&D融资约束关系的研究。本书考察了公司治理机制对企业R&D融资约束是否具有缓解效应。本书为研究企业R&D融资约束的缓解机制提供了一个新的重要视角,为我国公司治理的改善提供了经验证据,进一步丰富了现有的关于公司治理和企业R&D融资约束研究的理论成果。(www.xing528.com)

本书首先考察了公司治理机制中董事会治理在缓解企业R&D融资约束方面的有效性,并具体从董事会规模和独立董事两个方面进行考察;其次,本书检验了公司治理机制中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R&D融资约束的缓解效应。实证结果表明:董事会规模的提高不能缓解企业R&D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独立董事显著缓解了企业R&D面临的融资约束,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比例越高,其R&D投资面临的融资约束越小;机构投资持股显著缓解了企业R&D面临的融资约束,机构投资持股比例较高的企业,其R&D面临的融资约束较小。

3.构建了金融发展缓解企业R&D融资约束的检验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

近年来国内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逐渐从宏观层面转为微观的企业层面,探讨了金融发展对微观企业行为的影响,但这些研究更多的是侧重于金融发展对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中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而有研究显示,企业R&D投资对生产率的贡献要显著高于其他投资对生产率的贡献,因此,考察金融发展对企业R&D融资约束的影响能够更好地理解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遗憾的是,目前鲜有关于金融发展对企业R&D投资的融资约束的影响的研究。

基于此,本书研究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具体渠道,考察了金融发展对我国企业R&D投资的融资约束是否具有缓解效应,并进一步比较了企业产权性质和成长阶段对这种缓解效应的影响。本书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显著缓解了上市公司R&D投资受到的融资约束,而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上市公司R&D投资受到的融资约束越小;金融发展可以显著缓解民营上市公司R&D受到的融资约束,而对国有上市公司没有发挥作用;金融发展对成长期公司R&D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非常显著,但对成熟期上市公司R&D活动的作用并不明显。本书从微观企业财务层面考察金融发展的作用,为理解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微观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