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主要创新点》:本书理论突破,实践成果丰硕

《主要创新点》:本书理论突破,实践成果丰硕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书有以下主要理论创新点。另外,该项统计并不包括因单项卓越标准优异而获得波多里奇奖最佳实践组织表彰的5个组织,而其中的希尔国家纪念医院与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的政府及公共事务部均获得了2014年的美国国家波多里奇奖。

《主要创新点》:本书理论突破,实践成果丰硕

本书围绕质量管理实践过程中的组织运营惯例更新机制这一核心问题,通过回顾、梳理质量管理实践与组织惯例两大领域的现有研究文献,借助于复杂自适应系统理论以及组织惯例概念的分层思想,构建了基于复杂自适应系统的组织惯例—免疫应答理论,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归纳与案例探析,将组织运营惯例更新以及组织质量图式更新两大变量引入质量管理实践与组织质量结果间的关系模型之中,最终通过统计检验对假设模型中的理论假设进行验证与修改,从而为质量管理研究与组织惯例研究领域的理论发展贡献一分力量。本书有以下主要理论创新点。

(1)厘清并揭示了组织元惯例、动态能力间的概念异同与实质

长久以来,围绕元惯例与组织动态能力是否等同的争论,不同研究视角的战略、惯例研究学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持认同观点的学者通常都将元惯例与组织动态能力视为一种引导组织运营惯例更新的特殊高阶动态惯例(Winter,2003;Barreto,2010;Vogel,Güttel,2013;Peteraf,et al.,2013;Wilhelm,2014),而持反对观点的学者则仅将元惯例视为一种引发惯例更新的普通方式或机制(Parmigiani,Howard-Grenville,2011)。对此,作者通过文献回顾发现,虽然不同学者眼中的动态能力定义差异较大,但其实质均是组织适应动态环境变化进而获取竞争优势的途径与方式。由此,作者通过引入复杂自适应系统理论,在现有惯例生成观理论、组织免疫理论以及组织惯例—免疫应答理论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了基于复杂自适应系统的组织惯例—免疫应答理论,将组织应对内、外环境变化的过程重新描述成一个同时具有惯例人工制品、组织运营惯例以及组织战略动态能力3个层面的复杂自适应系统自动根据内外异己强度在不同层面上对其做出应答的过程。并由此将以往动态能力文献中所描述的组织获取竞争优势的途径与方式有效整合进上述3个层面所包含的组成成分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过程之中,从而为有效区分元惯例与动态能力的概念内涵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2)有效整合了组织运营惯例更新的前因及效果模型

长久以来,组织惯例的更新问题一直都被视为组织应对环境变化的关键切入点(姜涛,熊伟,2014)。作者通过文献回顾发现,现有解释触发组织惯例更新的外生性元惯例驱动机制(Adler,et al.,1999;Helfat,et al.,2007)、管理者干预机制(Edmondson,et al.,2001)以及内源性的惯例执行者施动机制(Pentland,Feldman,2005)均与组织的质量管理实践活动有着密切联系,而惯例作为一种与惯例相关者行为紧密相关的知识形式(Zellmer-Bruhn,2003),其更新本质即为组织知识、能力的更新。由此,作者通过引入复杂自适应系统理论,将组织中的各类惯例更新行为均视为复杂自适应系统应对组织内、外环境变化的自组织行为,并将组织惯例的更新重新划分为伴随组织图式变化的组织惯例更新以及组织图式未发生变化的组织惯例更新。此外,作者还根据质量管理领域的相关研究结论——组织的质量管理实践活动通过创造、更新组织知识进而提升企业绩效(Linderman,et al.,2004;熊伟,奉小斌,2012),将组织的质量管理实践与质量结果分别视为组织运营惯例更新的前因、后果变量,并进一步提出组织的质量管理实践既可以直接导致组织运营惯例更新,又可以通过影响组织质量图式更新间接导致组织运营惯例更新,从而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组织惯例更新模型,为现有组织惯例的动态研究及理论发展做出了贡献。  

(3)补充并完善了质量管理实践与组织质量结果间的权变关系研究  

随着质量管理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们逐渐抛弃了以往QMP的“普世性”观点,转而以QMP的“情景论”观点来解释质量管理实践与组织质量结果间的权变关系(熊伟,奉小斌,2012)。在现有文献中,研究者们多通过控制变量与调节变量的设置来考察不同组织背景变量(如:国家、市场环境、行业、企业规模、组织结构、组织学习)下的QMP实施差异所带来的企业间的质量结果差异(Rungtusanatham,et al.,2005;李军锋,2009;宋永涛,等,2010;熊伟,奉小斌,2012)。该研究范式虽然能在组织层面上很好地解释QMP与组织质量结果间的权变关系,但是却无法解释组织运营惯例更新在上述权变关系中的角色和作用。由此,笔者通过引入工作复杂性、互赖性、不确定性以及时间压力4个工作特征变量,全面考察了组织运营惯例更新与上述4个工作特征变量在质量管理实践软、硬要素和组织质量结果关系中的中介与调节效应,并借助于先进的拔靴法检验了上述4个工作特征变量与QMP软、硬要素间的两两交互作用通过组织运营惯例更新对组织质量结果的间接影响,进而有效解释了QMP与组织质量结果间的权变关系,为现有质量管理实践与组织质量结果间的权变关系研究提供了有益的补充。(www.xing528.com)

【注释】

[1]资料来源:国家宏观质量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质量竞争力研究与应用[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9.

[2]98个组织中包括7个重复获奖者,它们分别是摩托罗拉公司(1988/2002)、里兹-卡尔顿大饭店(1992/1999)、阳光保鲜食品公司(1999/2005)、波音飞机公司(1998/2003)、施乐公司(1989/1997)、美国电报电话公司(1992/1994)、MESA产品公司(2006/2012),其中美国电报电话公司旗下两个部门在1992年一举获得了制造业和服务业两项波多里奇奖。另外,该项统计并不包括因单项卓越标准优异而获得波多里奇奖最佳实践组织表彰的5个组织,而其中的希尔国家纪念医院与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的政府及公共事务部均获得了2014年的美国国家波多里奇奖。

[3]2011年共有3家医院、1家非营利机构获奖;而2013年则有2家医院、1家教育机构获奖。

[4]该项统计不包括因单项卓越标准优异而获得波多里奇奖最佳实践组织表彰的5个组织,其中医疗机构3家,教育机构1家,服务业1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