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落榜者的挫败与心灵疼痛

落榜者的挫败与心灵疼痛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如泚的丈人对玄宗说:“臣女婿王如泚见应进士举,伏望圣恩回授,乞一及第。”于是宰相将自己的观点对玄宗汇报了,玄宗亦同意宰相的看法。一些落第者无法从容面对考试失败,而是怀着一颗怨愤之心生活在痛苦中。落第者的内心十分痛苦,大家相聚在一起,吃喝一顿,用醉酒来减轻不快。很多落第者思想压力很大。落第对举子的打击是比较重大的,有些人对生活心灰意冷。

落榜者的挫败与心灵疼痛

科举发榜日,总有一部分举子兴奋,一部分举子失落。和登第者的春风得意所不同,落第者往往是沮丧和落魄,其至有人马上表露出情绪失控,“率多喧讼”[42],心里很不高兴

有举子认为自己肯定能录取,已经在家里庆祝,结果却是没有录取。进士王如泚妻子的父亲“以伎术供奉玄宗”,肯定有什么专长,玄宗对他的伎术很满意,想给他授个官。王如泚的丈人对玄宗说:“臣女婿王如泚见应进士举,伏望圣恩回授,乞一及第。”女婿已经参加科举考试,希望皇帝能给个及第。玄宗答应了他,“宣付礼部宜与及第”。礼部郎中就这事问宰相,宰相问王的文章能够有及第的资格吗?郎中说:“与亦得同。”宰相听后说:“若尔,未可与之。明经、进士,国家取材之地。若圣恩优异,差可与官。今以及第与之,将何以观材?”于是宰相将自己的观点对玄宗汇报了,玄宗亦同意宰相的看法。想不到王如泚认为此事皇帝答应,进士登第肯定不成问题,于是先在家庆贺起来,“宾朋燕贺,车骑盈门”。中书门下很快下牒给礼部:“王如泚可依例考试。”让他还得按正常的程序走才能录取,听闻此消息后,王如泚“罔然自失”,[43]十分失落。

一些落第者无法从容面对考试失败,而是怀着一颗怨愤之心生活在痛苦中。落第,一再落第,年岁在增长,家庭经济条件没有改变,有的人就会想到死。鲁人赵瑜,考的是明经,但“累举不第,困厄甚矣。因游太山,祈死于岳庙”[44],希望自己一死了之。仕途上没有希望,家里又很穷,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落第者的内心十分痛苦,大家相聚在一起,吃喝一顿,用醉酒来减轻不快。如每年发榜后的曲江大会,“比为下第举人,其延席简率,器皿皆隔山抛之,属比之席地幕天,殆不相远。尔来渐加侈靡,皆为上列所据,向之下第举人,不复预矣”[45]。最初是落第者发泄的大会,后来渐渐为登第者的祝贺宴会所占领,落第者就不好意思再到这种地方来了。有些落第者还要被人耻笑。南唐处士周颛“洪儒奥学,偶不中第,旅浙西,从事欢饮,惟昧于章程,座中皆戏之”。因为都是读书人,嘲笑他的人也是文绉绉的。有人赠诗说:“龙津掉尾十年劳,声价当时斗月高。惟有红妆回舞手,似持霜刃向猿猱。”周颛只能自己调节心态,和诗道:“十载文场敢惮劳,宋都回鹢为风高。今朝甘伏花枝笑,任道樽前爱缚猱。”[46]读了这么长时间的书却没有登第,被大家嘲笑亦是没有办法的。(www.xing528.com)

很多落第者思想压力很大。张倬是张柬之的曾孙,最初落第后,“两手捧《登科记》顶之,曰:‘此《千佛名经》也。’”因而宋人说他“其企羡如此”,一门心思要考上,情绪几乎要失控。[47]有些落第者情绪低落,想想还只有家是个避风港,遂回家躲一下。不料,有的举子妻子不让丈夫回家。杜羔妻刘氏“善为诗”。杜羔累举不第,“将至家,妻先寄诗与之曰:‘良人的的有奇才,何事年年被放回?如今妾面羞君面,君若来时近夜来。’羔见诗,实时回去”。杜羔妻子批评他不思上进,连家门都不让他进,认为考不上回家十分羞耻,逼着他非考上不可。[48]当然,后来杜羔的确是考上了,可万一考不上,他的人生岂不是十分悲惨!

落第对举子的打击是比较重大的,有些人对生活心灰意冷。苗晋卿“困于科举”,就是考不上。有一年,感觉能中第了,却又是落第。春时,他灰心地“携酒乘驴出都门,藉草而眠”,想想没劲,竟然睡了过去。醒来,发现一个老人坐在身旁,于是倒了酒和老人一起喝。老父谢了他的酒,说:“郎君萦悒耶?要知前事乎?”晋卿说:“某应举已久,有一第乎?”[49]心中只想着是否能中一第,因为这是他长期以来的奋斗目标。

有的落第举子干脆住在寺庙里静一下心。五代蜀国时,进士文谷下第,于是往圣兴寺拜访相识的僧人,结果见到一位人称淘沙子的僧人披褐坐于佛殿上。文谷见到这位僧人“状貌古峭,辞韵清越”,于是“以礼接之”。没想到和尚能够背诵出文谷的数首诗,“谷愕然。又讽其自作者数篇,其诗或讥讽时态,或警励流俗,或说神仙之事。谷莫之测”。[50]下第进士在庙里碰到了高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