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岳阳楼:历史文化古迹与名人足迹

岳阳楼:历史文化古迹与名人足迹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唐代开元四年 ,张说谪守岳洲,将楼台大加修茸,正式定名为岳阳楼。楼一层正厅悬挂清代著名书法家张照所写的 《岳阳楼记》刻屏,二楼存放历代名家诗文匾额联语,三楼正面有一神龛,内置吕洞宾塑像,全身饰金。同治六年 重修岳阳楼时,取 “吕洞宾三醉岳阳楼”故事之意,命名三醉亭。岳阳楼附近有鲁肃墓、小乔墓及岳阳文庙、慈氏塔等胜迹,尚有宋代铁梢、铁枷和各代石刻多处。

岳阳楼:历史文化古迹与名人足迹

八百里洞庭湖,烟波浩渺,涵容天宇,宋代词人张孝祥曾称其为“王界琼田三万顷”。岳阳西门岳阳楼,矗立在洞庭湖畔,是江南最著名的阁楼之一,与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古楼,历来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盛誉。

相传,此处最早为三国吴将鲁肃训练水师的阅兵台,名为阅军楼。唐代开元四年 (716年),张说谪守岳洲,将楼台大加修茸,正式定名为岳阳楼。杜甫晚年漂泊至此,作了一首 《登岳阳楼》诗:“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北宋庆历五年 (1045年),滕子京宁巴陵郡时重修岳阳楼,并请范仲淹作 《岳阳楼记》,范仲淹不仅将四周景物及各种感受写得淋漓尽致,而且文中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崇高情怀,传扬千古,脍炙人口,由此,岳阳楼就更加有名了。

现存岳阳楼为清同治六年 (1867 年)重修、占地240平方米,深宽各三间,三层三檐,高近20 米。纯木结构,黄硫璃瓦,飞檐高翘,屋脊饰有各种动物,每角各立一彩釉飞凤。二楼环以明廊,可以凭栏远望。棂窗格门雕饰精美,柱枋架梁朱漆彩绘。全楼风格独特,气势雄伟。

楼一层正厅悬挂清代著名书法家张照所写的 《岳阳楼记》刻屏,二楼存放历代名家诗文匾额联语,三楼正面有一神龛,内置吕洞宾塑像,全身饰金。相传八仙之一吕洞宾南游至此,曾三醉于楼上。楼前有宋代铸三足狮环铁镬两只,各重千余斤。楼两侧有仙梅亭和三醉亭,与主楼相互衬托。仙梅亭建于明崇祯十二年 (1639年),传说施工中得青石一方,上有花纹,酷似枯梅,时人视为仙迹。现有仿雕石板嵌在亭中。三醉亭建于清乾隆四十年 (1775 年),原名望仙阁,后改斗姆阁,专祭北斗星神。同治六年 (1867 年)重修岳阳楼时,取 “吕洞宾三醉岳阳楼”故事之意,命名三醉亭。(www.xing528.com)

岳阳楼前数十步,有平台二层,滨湖处建石栏,南北各立一门,分别额书“南极潇湘”、“北通巫峡”。楼旁广植树木、花草,青翠欲滴。

岳阳楼附近有鲁肃墓、小乔墓及岳阳文庙、慈氏塔等胜迹,尚有宋代铁梢、铁枷和各代石刻多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