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测年材料、方法与结果的优化

测年材料、方法与结果的优化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材料与方法喇家遗址从第一次发掘至今已有10余年,发掘面积达数千平方米。配合喇家遗址的测年开始于2002年,样品来源于在2001年发掘工作中采集到的少量木炭标本。喇家遗址的测年工作正是基于这样的工作基础和环境条件。样品前处理及常规方法测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碳十四实验室完成,加速器质谱测定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AMS-14C制样实验室和北京大学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完成。

测年材料、方法与结果的优化

(一)材料与方法

喇家遗址从第一次发掘至今已有10余年,发掘面积达数千平方米。这些年来围绕该遗址的多学科研究,特别是灾害、环境等相关研究为遗址灾难原因的探讨提供了线索或依据。由于年代研究是其中的基础,所以从21世纪初配合该遗址最初发掘的测年[96],到进一步发掘工作中的陆续取样测定[97],这些年代结果为相关研究提供了依据[98]。但由于遗址展示等工作需要,灾害现场的样品一直没能获得,直到后来发现了灾害发生的房址内人骨遗骸上破损的小碎块,测年才得以继续。

配合喇家遗址的测年开始于2002年,样品来源于在2001年发掘工作中采集到的少量木炭标本。之后陆续测定的是2002年、2005年和2007年提供的采集样品。样品主要为木炭,少量为人骨。喇家遗址可分为北面的上喇家(北区)、南面的下喇家(东区)和村西面(西区)等三部分。样品主要取自上喇家的第Ⅺ发掘区、下喇家的第Ⅱ发掘区和第Ⅴ发掘区(图一),所采用的测年方法,前期主要为常规方法,后期则为加速器质谱方法。

我国的考古——碳十四年代学经过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世纪末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年代学研究,在测年精度和研究模式上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和改进,使通过考古研究与碳十四测年相结合所建立的旧石器晚期以来的史前年代框架[99]有条件进行年代细化,也使得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历史时期这一时段中相对更为具体的年代的探讨成为可能[100],特别是通过系列样品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在测年精度提高的基础上,使日历年误差进一步缩小。近年来,随着加速器质谱测年技术的普及,测年样品量由先前常规样品的十几克,减少为几毫克,使小样品测年成为可能[101],这样也提高了样品的可测率,有利于样品的选择和系列样品的组织。喇家遗址的测年工作正是基于这样的工作基础和环境条件。(www.xing528.com)

样品前处理、制备及测定详见《中国14C年代学研究》和《河南虞城县马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碳十四测年》[102]。样品前处理及常规方法测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碳十四实验室完成,加速器质谱测定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AMS-14C制样实验室和北京大学核物理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完成。

图一 喇家遗址Ⅰ~Ⅻ区分布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