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砷化物中毒的预防措施

砷化物中毒的预防措施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砷的化合物多数为剧毒。(二)毒素名称及特性砷的毒性作用一般指三氧化二砷,二价砷为原浆毒物,成人中毒剂量为5~50mg,敏感者1 mg即可中毒,致死量为60~300mg。人体砷从体内排除缓慢,常因蓄积作用而造成慢性中毒。(三)中毒症状砷化物中毒潜伏期为数分钟至数小时。(四)治疗方法误食砷化物后,立即给予催吐,迅速送往医院治疗。砷中毒死亡的动物必须烧毁,剩余毒饵和拌过农药的粮种不得食用或混入好粮中。

砷化物中毒的预防措施

砷的化合物多数为剧毒。常见的为三氧化二砷(As2 O3),俗称砒霜、信石、白砒等。纯品为无味的白色粉末或块状化合物。

(一)中毒的原因与发病机理

1.中毒原因

(1)主要是误用误食。因三氧化二砷的外观与食盐、食碱、淀粉、白糖等相似,所以容易误食而中毒。

(2)使用含砷杀虫剂污染食品。例如,误食砒霜拌过的粮食种子、毒饵、喷洒过量砷剂农药蔬菜等,因残留量含砷过高而中毒。

(3)通过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而污染食品。例如,用拌农药的容器盛放食品,碾子加工农药后再加工食品;用运输农药的车、船装运粮食等。

(4)食品加工时使用原料和添加剂含砷过高。例如,食品生产中使用质量不纯的色素、盐酸和碱等。

2.发病机理

砷化物摄入体内后,与细胞内酶系统的硫基结合,使酶失去活性而影响细胞正常代谢,引起细胞死亡和代谢障碍,从而出现神经系统机能紊乱,导致脑水肿和神经炎。砷直接损害毛细血管和麻痹血管舒缩中枢,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和管壁麻痹,造成渗透性变化和腹腔严重充血。砷还能引起肝、肾、心等实质脏器损害。

(二)毒素名称及特性

砷的毒性作用一般指三氧化二砷,二价砷为原浆毒物,成人中毒剂量为5~50mg,敏感者1 mg即可中毒,致死量为60~300mg。二价砷化合物的毒性大于五价砷化合物,亚砷酸化合物的毒性大于砷酸化合物。砷对接触部位有直接的腐蚀作用,食后可引起口腔、食道胃肠黏膜水肿、出血、糜烂、溃疡等。砷化物经过吸收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的珠蛋白结合,随血液循环分布全身组织,约4/5储存于肝、肾、脾、胃肠壁和肌肉中,皮肤、毛发、指甲和骨髓为其牢固储存库。摄入的砷主要由尿和粪便排出,也有少量随乳汁或汗液排出。人体砷从体内排除缓慢,常因蓄积作用而造成慢性中毒。(www.xing528.com)

(三)中毒症状

砷化物中毒潜伏期为数分钟至数小时。患者口腔和咽喉有烧灼感,口渴,吞咽困难,口中有金属味,继而恶心、呕吐,甚至可吐出血液和胆汁。呕吐可持续数小时而不止。心窝部有烧灼感、剧烈腹痛,顽固性腹泻,常有类霍乱症状的米泔样便和血便。剧烈吐泻可导致脱水、血压下降,严重者甚至引起昏迷、惊厥和虚脱,常因呼吸循环衰竭而在1~2日内死亡。

(四)治疗方法

误食砷化物后,立即给予催吐,迅速送往医院治疗。催吐可采用清水洗胃,灌服50~100g的活性炭悬浮液,以50%硫酸镁50ml导泻。注射特效解毒剂二硫基丙磺酸钠或者二硫基丁二酸钠和二硫基丙醇。其他对症治疗。

(五)预防措施

(1)应严格做好农药的保管和使用工作,砷剂农药及其包装物外部须标明有毒标志。

(2)加工盛装砷剂农药的容器应标明有毒字样,不能用来盛装粮食。

(3)不能将食品与砷剂混放混运。砷中毒死亡的动物必须烧毁,剩余毒饵和拌过农药的粮种不得食用或混入好粮中。

(4)食品生产加工中使用的化学物质,如食品添加剂、盐酸、碱等砷含量必须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