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犹太人问题的争论及其解析

犹太人问题的争论及其解析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谁是犹太人的争论主要集中在皈依的问题上。“谁是犹太人”问题已经数次成为以色列议会的讨论议题,以色列传统的两大政党利库德集团和工党曾以此作为其国内政治博弈的筹码,通常,利库德集团支持正统派修改《回归法》的主张,工党则反对,因而得到了保守派和改革派的支持。同时,这一事件也表明了“谁是犹太人”问题在以色列与美国犹太人关系中的重要性。

犹太人问题的争论及其解析

以色列与美国及海外犹太人关系中最常遇到的问题就是“谁是犹太人”的问题,以色列对犹太人的定义方式直接影响到全世界的犹太社团,以色列只承认以正统派对犹太律法的解释来判别犹太人,这使得很多按照保守派和改革派标准被认可为犹太人的人到达以色列后发现自己成为了非犹太人。

每当以色列的宗教政党要求修改《回归法》中关于犹太人的定义时,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犹太社团就会召集起来反对这种修改。

关于谁是犹太人的争论主要集中在皈依的问题上。根据《回归法》,以色列认为“母亲为犹太人者和皈依于犹太教同时不属于其他宗教者为犹太人”[8]。这一定义显然是较为宽泛的,并未规定必须由正统派拉比主持皈依仪式。如果按照正统派的规定,大量的海外犹太人不能被承认为犹太人,这样就会产生一个悖论,当海外犹太人因其犹太身份而遭受反犹主义的歧视和迫害时,声称代表全世界犹太人利益的以色列却不承认他们的犹太身份。

这些由其他教派皈依的犹太人进入以色列后可根据《回归法》获得以色列国籍,但在进行人口登记以及由宗教法管辖的婚姻、丧葬等事宜时其犹太身份会遭受质疑而产生问题。

这一较为宽泛的定义1970年被加入《回归法》后,以色列的宗教政党一直要求在关于皈依者的条款前加上“根据犹太律法”这几个字。他们确信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仅有正统派主持下的皈依才能被认可是符合犹太教规的,阻止犹太教中的其他派别通过这一道“后门”进入以色列并扩大其影响。

对于美国犹太人来说,加上这几个字意味着犹太教正统派企图在以色列继续保持独霸地位,必须与之进行坚决斗争。美国犹太组织领袖曾声称,如果在改革派拉比主持下皈依犹太教的母亲生育的孩子不被承认为犹太人的话,他们和以色列之间的关系也就到此为止了。

“谁是犹太人”问题已经数次成为以色列议会的讨论议题,以色列传统的两大政党利库德集团和工党曾以此作为其国内政治博弈的筹码,通常,利库德集团支持正统派修改《回归法》的主张,工党则反对,因而得到了保守派和改革派的支持。美国犹太人也积极地介入了以色列国内政治的这一博弈过程。(www.xing528.com)

1988年大选后,极端正统派政党以色列同盟党宣布将把修改《回归法》作为其参加任何联合政府的条件。大选结果使组阁陷入了僵局,利库德集团获得41个议席,工党40席。任何一个政党获得宗教政党的支持就能组建联合政府。当时以色列同盟党倾向于加入工党组建的政府,但仍坚持自己的条件。对于工党来说,这一诱惑是巨大的,因为工党领袖佩雷斯不久前与约旦国王侯赛因在伦敦达成了一项协议,利库德集团领导的政府反对该协议,工党却急切希望组成政府以执行这一协议。

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一批接一批的美国犹太人代表团接踵而至,他们分别会见利库德集团和工党领导人,就组织联合政府的问题进行斡旋。美国客人们忧心忡忡,甚至不无夸张地宣称如果修改《回归法》将导致所有的改革派犹太人不再被承认为犹太人。工党终于被说服不要因此事而引起一场更大的内部争论,利库德集团也意识到不能因此与美国犹太人发生直接冲突,因而重新回到与工党组成“民族团结政府”的轨道上来,这一大联合政府吸收了尽可能多的政治势力,但也导致政府陷入瘫痪,无法就任何问题达成一致,这个政府存在了一年半之后就不得不解体了。这个政府可以说是由美国犹太人以间接的方式组成的,美国犹太人介入以色列政治的深度可见一斑。同时,这一事件也表明了“谁是犹太人”问题在以色列与美国犹太人关系中的重要性。

以工党为首的以色列和平阵营经常抱怨美国犹太人中的非正统派社团对于他们提出的和平倡议支持力度不足,而工党为了尊重其对于“谁是犹太人”问题的关注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甚至放弃了组阁的机会。工党高级领导人贝林(Yossi Beilin)称,如果工党对宗教党派的要求作出让步并组成联合政府,奥斯陆和平进程很可能会提前数年开始,已经开始的巴勒斯坦第一次起义也许会提前结束,从而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流血。工党将取得美国犹太人支持的重要性放在了启动和平进程之上,因而错失了一次重要的历史机会。[9]

类似的情景在1995年重演,由于在国外经过保守派和改革派仪式皈依犹太教的人在来到以色列后可被承认为犹太人,以色列的改革派运动向最高法院提出,应对以色列国内经过非正统派仪式皈依犹太教的人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最高法院承认存在双重标准问题,但推迟6个月作出裁决以便以色列议会通过立法方式澄清这一问题。极端正统派的沙斯党1993年退出了拉宾领导的工党联合政府,工党政府成为了少数派政府,不得不靠两个阿拉伯政党的支持才得以维持。拉宾遇刺后,沙斯党表示它准备加入由佩雷斯领导的工党政府,条件是工党应支持一项不承认非正统派皈依仪式的法案,工党拒绝了这一要求,宗教党派没有加入政府。几个月后,佩雷斯宣布提前进行大选,工党在选举中败给了利库德集团,和平进程再次陷入停顿。非正统派进行的皈依数量在以色列非常少,这一问题以前几乎从未被提上日程,如果工党接受了皈依法案,在议会赢得足够的多数,或许可以在当时最重要的议事日程如与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的和平进程中取得更多进展。工党的拒绝依然是受到了美国保守派和改革派犹太社团的压力和影响。

在“谁是犹太人”[10]问题上的争论长期以来破坏了犹太民族的内部团结,也对以色列和美国犹太人的关系带来了困扰。长期由正统派独霸的以色列有关个人地位的法律90年代以来遭到了越来越多的抵制,大量到来的苏联犹太移民的犹太身份与正统派的标准并不相符。1996年,内塔尼亚胡表示支持宗教党派关于不承认以色列非正统派皈依仪式合法性的法案,并称这是以色列的内部事务,与海外犹太社团无关。以色列的首席拉比则谋求取消所有在海外进行的犹太教皈依仪式的合法性,声称每一个个案都需要经过重新裁决。

2016年,以色列政府通过一项决定,准许在犹太教圣地耶路撒冷哭墙前面建造一个让非正统派教徒祈祷的场所,男女祈祷时不必分开。这一决定被认为是受到了美国的保守派和改革派犹太社团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