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甗的铸型设计及制作工艺分析

甗的铸型设计及制作工艺分析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甗是一种用来蒸食物的大型三足容器,金正耀曾借助叶家山曾国墓地出土青铜器的研究指出,发端于商末周初的联箅铜甗,其结构上可称为“一线五点式”设计,制作工艺分为“半环铸接式”、“钩端铸接式”和“钩端铸焊式”三种[47]。殷墟时期观察到的甗的铸型分范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颈部饰有带状纹饰且有扉棱的铜甗可能采用这种分范方式。图5-43是甗腹近底部和裆部范,应是垂直三分的。用此方式铸造1件青铜甗需19块范。

甗的铸型设计及制作工艺分析

甗是一种用来蒸食物的大型三足容器,金正耀曾借助叶家山曾国墓地出土青铜器的研究指出,发端于商末周初的联箅铜甗,其结构上可称为“一线五点式”设计,制作工艺分为“半环铸接式”、“钩端铸接式”和“钩端铸焊式”三种[47]。但是以殷墟遗址出土的铜甗而论,尚未见到这种联箅铜甗。晚商时期的箅子可能直接放在中部,无需西周以后常见的甗钩进行连接。

殷墟时期观察到的甗的铸型分范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3f+3z+1(△)型

该型在腹下部近束腰部位水平分范,垂直方向均为三分,腹部有3块外范,足部有3块外范,沿足外侧中线的方向垂直分范,器底由1块顶范成形。用此方式铸造1件青铜甗需7块范。图5-40是一件从下腹部束腰处开始的含有一部分裆部的范,我们可以据此清晰地确认这种分范方式。一般而言,素面或者弦纹甗是用这种铸型制作的,比如殷墟小屯M18出土的弦纹甗(图5-41)。

图5-40 甗腹近底部和裆部范(2003AXSH664③∶49)

图5-41 小屯M18弦纹甗(M18∶32)及铭文拓本

(引自《中国青铜器全集·商2》,图版七四)

2.6j+3fz+1(△)型

该型在腹下部近束腰部位有水平分范,分为上下两段,下段垂直三分,沿着足外侧中线分范,上段垂直六分。除了沿着足外侧中线延长线分范外,还有肩部的扉棱,器底由1块顶范成形。用此方式铸造1件青铜甗需13块范,比如殷墟M303出土的甗(图5-42)。颈部饰有带状纹饰且有扉棱的铜甗可能采用这种分范方式。图5-43是甗腹近底部和裆部范,应是垂直三分的。(www.xing528.com)

图5-42 殷墟M303出土的甗(M303∶57)

3.6j+6f+6z+1(△)型

图5-43 甗腹近底部和裆部范(2003AXST1906⑤∶14)

该型在腹上部(带状纹饰下)和腹下部近束腰部位都有水平分范,分为3段,每段都垂直六分,器底由1块顶范成形。用此方式铸造1件青铜甗需19块范。图5-44就是垂直六分的腹上部范。形体较大、颈部饰有带状纹饰且有扉棱、裆部有明显范线的铜甗可能采用这种分范方式,比如甗M54∶154(图5-45)。

图5-44 甗上腹部范(2001AGH6∶7)

图5-45 甗(M54∶15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