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陆上丝绸之路:最初的商贸

陆上丝绸之路:最初的商贸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战胜无垠的荒漠,人类驯服了“沙漠之舟”骆驼,用以在陆上丝绸之路运输香料、丝绸、动物、陶瓷、茶叶等物资。时至今日,陆上丝绸之路上途经的国家,在千年茶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各国的饮茶习惯和茶风俗。而云南、蒙古、西藏等地区,以茶、丝绸易货的形式至今仍保留着,成为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现代遗存。

陆上丝绸之路:最初的商贸

贸易起源于原始的以物易物,而长期持久的贸易达成则需要符合几个条件:一是对贸易物资的普遍需求性,也就是交易双方对所交换物资的长期需求。比如:甲方缺米,乙方缺肉,但如果乙方无法提供米作为交换,只能提供果实,甲乙间长期的贸易便可能无法达成。二是需要有交换贸易物资的通路。物物交易的产生很大程度上缘因当地资源不充足,需要与另一个区域交换当地物资,那么地区间的通道就变得至关重要,当一方已经在它的地缘周围获取了所需要的物资,想要与更远地区的人交易,就需要开辟一条安全通畅的商贸之路。一旦长期贸易失衡,便会导致贸易中断,重则引发战争,以达到新的资源平衡状态。

茶叶原生长在中国的滇缅边境,世界其他地域基本不种茶,也无饮茶习惯。现如今茶叶已然是全球1/2人口的每日饮品,是重要的贸易物资。中国历代的先贤君王不断南征北战,开疆扩土以获得更多的生存资源,并尝试更远距离的贸易,开辟出了两条全球化贸易之路,以换取本国稀缺的资源。同时,贸易也将文化带到沿路的民族,最终成就了现代的茶文明。

开辟贸易之路最首要是突破大自然的屏障,如大海沙漠。为了战胜无垠的荒漠,人类驯服了“沙漠之舟”骆驼,用以在陆上丝绸之路运输香料、丝绸、动物陶瓷、茶叶等物资。为了克服浩瀚的大海,人类学习浮木的漂浮原理,发明了船,便于进行越洋的远距离贸易,换取自身领地缺少的物资以获取更多的利润,由此出现了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之路是连接古老文明发源地之间的桥梁,也是贯通古代与现代的时空长廊,从古至今几条公认的伟大的贸易之路,无一例外都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文明的发展。

公元前139年,是十八岁的刘彻登基的第三年,年轻气盛的他大刀阔斧地推行了一系列新政,面对疆土西部、北部仍被匈奴帝国所掌控的局面,一心想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刘彻断然决定派使者出使大月氏,请兵联合击退共同的敌人——匈奴单于,以彰显自己的帝王之气及西汉王朝的威严。张骞从小熟读《山海经》,被书中所描绘的西方壮丽山河深深吸引,他立下了踏遍青山、探索西域的远大志向。他接下这一神圣的使命,开始了一段改变自己生命轨迹、改变大汉帝国命运,甚至改变古老中国未来的旅程。

探索未知的领土谈何容易,张骞出陇西,经匈奴,辗转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路上曾经历漫天风沙、鹅毛大雪。一行人追逐过满天星辰,翻越过茫茫戈壁,熬过连月的干渴,历经刀光剑影,在匈奴部队的袭击下死后余生,经过十载的颠沛流离最终越过帕米尔高原,抵达大月氏的领土。

在大夏的蓝氏城(现今阿富汗地区),张骞见到了从印度(身毒)贩运而来的蜀布和邛竹杖,这种原产于四川的蜀布和邛竹杖为何会出现在另一个国度,商人更是称其是从印度运来?张骞知道,定是有一些民间道路隐藏在群山万壑之中,曲曲折折抵达西域,山民间进行着以物易物的交换,将蜀布、邛竹杖、和田玉、金银器、茶叶等物资辗转从中原传播到远方。虽然秦始皇统一了六国,统一了货币,然而货币的交易来源于共同的价值信任,而当时各地动荡的政局并无法支撑起这个货币系统。各种民间交易多是以物物交换的形式进行,人们计算着家中多余的一头羊可以交换多少斤茶叶,一批新开采的金银可以交换多少丝绸。古老而有效的方式,帮助着边界上的人们实现最简单直接的物资追求。

辗转十三年后,浩浩荡荡的百人使者团返回长安时只剩两人,大月氏也拒绝了中原的结盟,张骞的出使可谓是一次非常失败的出访。但是这次旅程却让张骞积累了大量的西域资料,他将沿途的风土人情、地质风貌、气候特点、丰盛的物资向君王娓娓道来。这些异国风貌在汉武帝胸中勾勒出一条中原穿越玉门关直通西域的康庄大道,也激发了他扩张汉帝国版图的野心。七年之后,张骞再次上路。凭借第一次出使十三年的经验,此次出行异常顺利,自此中原大地与西域建立起畅通无阻的交通要道,并开始了文化与物资的交流。(www.xing528.com)

在张骞凿空丝绸之路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从永平求法、西天取经到往来的商队和络绎不绝的运输物资,这条贯通东西方文明的古道千年来迎接着川流不息的旅人。丝绸、珠宝、香料、茶叶、瓷器等各色商品通过丝绸之路输出到一个个异域国度,东西方的文化、艺术、宗教乃至科技,更是在这条道路上碰撞、交融。

时至今日,陆上丝绸之路上途经的国家,在千年茶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各国的饮茶习惯和茶风俗。土耳其人不论早餐午餐还是晚餐,用餐完毕后,服务员都会端上一杯红茶。当地人聊天喝茶,谈事喝茶,无事也喝茶。老街区中常有露天茶馆经营到深夜,往来的当地人往往会坐下歇歇脚,与茶馆主人闲聊几句,点上一两杯红茶。据消费市场研究机构欧睿国际的数据显示,土耳其每年人均茶叶消费量近7磅(约3.2千克),列世界第一。丝路沿线的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的饮茶习俗的普及率也高于其他欧洲国家,各家餐厅、咖啡馆往往都会提供茶饮料,来自中国的花茶绿茶黑茶乌龙茶、红茶等各种茶类的中高端茶叶也可以在捷克大大小小的茶馆中寻到踪迹。而云南、蒙古、西藏等地区,以茶、丝绸易货的形式至今仍保留着,成为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现代遗存。

土耳其已形成了浓厚的茶文化氛围,人民有每日多次的饮茶习惯

然而,道路的开辟并不意味着贸易的达成,在古道开辟之初,当时的西域各国并没有饮茶习惯,苦涩的汤汁很难引起西域人民的兴趣,他们也不了解茶叶的药用功效及茶文化,丝绸、陶器是他们更想交换的物资。这时出现了一个对茶的历史相当重要的角色:中国的和亲公主,她们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文化推广者。

2016年世界茶叶消费量排名(数据来源:Statista)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