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原始文明阶段:人类的最初文明形态

原始文明阶段:人类的最初文明形态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类的第一种文明形态是原始文明。原始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它以石器的生产和使用为主要特征。人类基本上依赖大自然而生,可以说原始文明是一种原生态的自然文明。原始文明的变化几乎是以万年、十万年甚至百万年为单位的,从较小的时段中几乎看不到任何变化。人类经历了几百万年原始文明的演进,战胜了大自然的众多挑战,摆脱了物种灭绝的危险,并且走向了全世界,走向了更高级的文明阶段。

原始文明阶段:人类的最初文明形态

人类的第一种文明形态是原始文明。原始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它以石器的生产和使用为主要特征。人类处于原始文明的时间很久,从约300万年前人类诞生,到距今约1万年前,历时达数百万年之久。处于原始文明的人类,生产力水平很低,人口很少。其物质生产活动是直接采集自然物作为人的生活资料,对自然的开发和支配能力极其有限。经济生活以狩猎、采集、渔业为主,或者以简单的自然农业为主。人类基本上依赖大自然而生,可以说原始文明是一种原生态的自然文明。

关于原始文明形态下的人与自然问题,许多学者都进行过相关的研究。最为广泛接受的观点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一种人依附、顺应自然基础上的原始平衡融合状态。原始文明时期,人类还没有改造自然的能力,只能匍匐于大自然的脚下。在原始文明时期,尽管人类已经作为具有自觉能动性的主体呈现在自然面前,但是由于缺乏强大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自然的开发和支配能力都极其有限。他们不得不依赖自然界直接提供食物和其他简单的生活资料,同时也无法抵御各种盲目自然力的肆虐。他们经常忍受饥饿、疾病、寒冷和酷热的折磨,受到野兽的侵扰和危害。因此,在原始文明时期,人类把自然视为威力无比的主宰,视为某种神秘的超自然力的化身。他们匍匐在自然之神的脚下,通过各种原始宗教仪式对其表示顺从、敬畏,祈求它们的恩赐和庇护。马克思在谈到原始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时指出,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而与人类对立的,人们同它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它的关系一样,人们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在这个时期,努力在自然界中求生存是唯一的追求、唯一的目标。人类在求生存的长期实践中深刻地体认到自然的强大和自己的渺小,从而发自内心地对自然产生畏惧,从畏惧自然界中的山、水、树、狮、虎、鹰等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事物,到畏惧自然界中一切自己不能理解的现象如风、雨、雷、电等,进而在理念上认识到自然界中蕴藏着巨大的、人类不可抵抗的力量。于是,在人类的心目中形成了人类只有敬畏自然并遵从自然界的意志去行动才能得到生存的观念。

但是,原始文明时期,人与自然之间也存在着双向的、多维的互动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包含着人对自然的作用,也内在地包含着自然对人的影响。因此,原始文明形态下的人与自然关系,不仅存在着协调的方面,也包含着巨大的冲突。协调之处表现在:自然客观地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人类依靠自然提供的直接成果维持着基本的生存,人类活动没有对自然造成破坏。冲突之处主要表现在:自然虽然为人类的存在提供了空间,但是这种空间非常狭小。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和人类认识水平的极其落后,人类只能依靠自然界提供的天然食物维持基本的生存。人与自然关系是原始文明状态下的主要关系,从人对自然的作用与影响来看,受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所限,自然几乎不受人类活动影响。从自然对人的影响来看,自然不是人类平静的、融合的伙伴,而是庞大的、严厉的、危险的对立面;在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中,自然界处于一种非常重要的主导方面,而人类只是处于一种绝对被统治的地位和服从、被动的方面,人近乎自愿地敬畏与服从自然。(www.xing528.com)

原始文明的本质,归根结底应该从其物质生产方式来确定。原始文明生产方式的基本特点是对自然界野生动植物的采集和渔猎,原始文明最突出的特点是对野生动植物的高度依赖。原始文明阶段,人类的生产活动还只是处在生命物质的最浅层,只是采集和渔猎自然界自身生长和存在的各种生物,离开自然界现成的各种动物和植物,人类就不可能生存。正是由于人类受制于大自然,所以,人类的祖先从非洲走向全世界经历了几百万年的时间,但其采集和渔猎的生存方式几乎一直没有发生根本转变。采猎的生活方式进一步影响到人们的社会组合、意识观念等方面,导致其变化也十分缓慢。原始文明的变化几乎是以万年、十万年甚至百万年为单位的,从较小的时段中几乎看不到任何变化。人类经历了几百万年原始文明的演进,战胜了大自然的众多挑战,摆脱了物种灭绝的危险,并且走向了全世界,走向了更高级的文明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