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类文明演化与特征:西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人类文明演化与特征:西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人类历史进程看,人类文明迄今已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目前,正处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时期。由此可见,农耕文明仍与农业生产劳动密切相关,其文明的表现形态更加丰富多样,其制度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这些科学的、人文的、政治的、法律的要素经过长期磨合后形成的合力,是推动工业文明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工业文明时代的到来带来了崭新的文明气象,展现出新的文明特质。

人类文明演化与特征:西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人类历史进程看,人类文明迄今已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目前,正处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时期。横向看,不同时期的文明社会,文明有着特定的内涵及表现形式;纵向看,不同文明社会并不是分割的,每一种文明社会总能在前一种文明社会中找到影子。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积累和沉淀前期社会文明成果的一种必然结果,尽管在之前的文明阶段未获得显现,但是,它已在以往的文明母体中孕育。人类文明史是一部人与自然、人与人并存、交流、共生的发展史[4]

(一)原始文明及其特征

原始社会是人类第一个社会形态,原始文明首先表现为物质生产活动的结果。马克思指出:“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存在。”[5]“人类为了维持自身肉体的存在,就必须进行改造自然的物质活动,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并不断深入发展这种交往。我们今人虽然都没有亲历原始社会,但仍可以从整体上对原始文明的状况作出基本的归纳和描述。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不发达,生产工具极其简单,当时的人类主要是靠狩猎、捕鱼、牧畜来维持生活。”[6]原始人实践活动的直接目的是获得生存资料,获取生存资料占据了他们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主题。

原始人的物质生产方式决定了原始文明其他表现形式。人类实践活动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社会的文化状况。原始宗教是原始文明的重要内容。宗教源于人对世界未知,进而对自然产生的一种神秘感。因此,在原始社会,崇拜大自然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也是原始人早期的宗教形式之一。天体、土地、水火、山石和动植物等是原始人崇拜的对象。但由于原始各部落所生存的地理环境不同,因而崇拜的自然对象也不完全相同。天体的深邃、宏大,特别是天体运动中出现的电闪雷鸣、风霜雨雪等现象给原始人以极大的神秘感,因而原始人对自然产生敬畏感。土地是人类赖以生活、生产及万物生长的场所,将土地神化在原始文化中也是极其自然的事。原始社会各个氏族集团往往也把自己的始祖与某一类动物或植物联系起来,并把这类动植物当作本氏族的标记,这类动植物的盛衰就象征着本氏族的盛衰,因此,这类动植物就被当作图腾予以崇拜。

对神秘自然的崇拜总是伴随着一定的宗教献祭仪式。人们以歌舞祭祀、禁忌等方式表达着对神秘对象的尊崇,以期得到上天的庇护。原始宗教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催开了原始的艺术之花,如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类在强大的自然力面前无能为力,自然就成了主宰人类命运的力量。人们为了取悦自然,获取神灵的保护,歌舞、祭祀等便成为人向神灵表达愿望的重要手段。所以,音乐、舞蹈、绘画等在原始文明的谱系中是其重要的内容,形成了人类艺术最古老的形式。由此可见,自然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生存条件、生活方式、交往条件和艺术活动,自然崇拜成为原始文明的母题。尽管原始社会以自然力的主宰姿态来呈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素朴的庄严中仍然藏不住人类先祖的生存智慧,蕴含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逐步展开的内在根据,反映了人类文明发展演化的内在矛盾。

(二)农业文明及其特征

从原始文明形态过渡到农业文明即农耕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大跨越。这种过渡不是在人的观念中完成的,而是在人类求生存、求发展的实践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人类从动物生存状态中分离并解脱出来之后,就必须寻求最适合自己生存的栖居地,寻求合乎自身的生活和生存方式。“旷观此世,人类所生,不仅在温带,亦有在寒带热带生长者,寒带人仅能以游牧为生,逐水草而迁徙。不能安居,斯不能乐业。”[7]也就是说,最适合的人居地需要有四季分明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灌溉的江河和方便耕种的土地。因而,最初人类选择的生存之地大都集中在濒临江河且便于开垦耕种的土地上。人类最先形成的西亚—北非—南欧农耕文明区,以及随后形成的东亚、南亚农耕文明区和美洲新大陆农耕文明区,这个历史事实就说明了这一点。[8]以农业生产劳动为基础的基本生存样式奠定了农业文明即农耕文明的特征。首先,农业文明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因为这个社会仍然是以渔猎和采集等手段作为获得生活资料的主要途径。其次,出现社会分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到了原始社会末期,畜牧业手工业商业都从农业生产活动中分离出来后,精神文化活动逐渐获得了自身的发展领域和表现方式,音乐、舞蹈、画画文学等迅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农业文明社会的文化繁荣。最后,阶级和国家开始出现。一方面,国家的出现使社会事务、社会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开始定规立制,为此,制度文化迅速发展;另一方面,由于阶级的出现,随即相应地出现了赤裸裸的剥削和压迫,原来淳朴的人际关系不复存在。但是,国家的出现又使整个社会力量组织更加强大,完成社会重大事务成为可能。由此可见,农耕文明仍与农业生产劳动密切相关,其文明的表现形态更加丰富多样,其制度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

(三)工业文明及其特征(www.xing528.com)

17到18世纪,在西方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场以大机器生产取代传统的手工技术操作的工业革命逐渐蔓延开来,并很快席卷了整个欧洲。这个时期,自然科学得到了迅猛发展,天文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为工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近代启蒙思想的兴起使个体主义、主体主义原则得到了极大张扬;英法等国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各国的政治法律制度的改革,并产生了重要的示范性效应;等等。这些科学的、人文的、政治的、法律的要素经过长期磨合后形成的合力,是推动工业文明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工业文明时代的到来带来了崭新的文明气象,展现出新的文明特质。首先,物质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生产力的快速提高使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总和还要多,还要大”[9]。大量的人口进入产业工人的队伍,使劳动主体在许多方面发生了变化。生产工具发生了重大变化,日益朝着高功率、高自动化、高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工业化大生产也改变了劳动对象的性质,人们在原始文明社会里,生产活动都是直接与自然界打交道,劳动对象相对来说较为简单或单一,土地、草原、河流的劳动场所往往构成人们直接的劳动对象。但在工业文明时代,进入生产领域的生产资料或直接的劳动对象表现为多样性,既有直接加工的自然物,也有需要加工的物品,因而劳动领域变得越来越广泛和复杂,劳动强度空前提高。现代大工业取代了工场手工业,国家的一切生产和消费都具有了世界性特征,众多国家和民族因先进的生产工具和便利的交通都被卷入世界化格局。

其次,社会制度和管理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为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后,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在实质上是整个资产阶级对民众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是为整个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其社会组织和管理方式也发生了相应调整,形成与私有制、资本扩张和商品生产相适应的组织管理方式,资本以追求最大化为目的,资本主义经济运作更加精确和快速,人被置于一种庞大的组织结构中进行机械化的塑形,精细化、计量化、模式化的组织管理方式成为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之路的制度外壳。

再次,人与人的关系发生了重大改变。个人的人身依附关系被打破,提高了人的自由度。“从身份到契约”标志着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的转变,体现着从团体本位到个人本位的转变。[10]人与人关系的性质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资产阶级用直接的、公开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用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用金钱收买医生、律师、诗人和学者,把他们变成了资产阶级的雇佣劳动者。

最后,人的精神样貌发生了重大改变。工业文明时代的物质生产规模有了巨大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精神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第一,个人主义被大家认同为核心价值理念。强调个人具有至高无上的内在价值和尊严,这一点被看成工业文明时代根本的、压倒一切的、判断一切道德是非的普遍原则;强调单独的个人是自主的个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属于自己,并不受制于他所不能控制的力量;强调个人的隐私或私生活应受到尊重和保护,个人行为应当不受到别人干涉,个人能够做他自己所想做的任何事情,也就是说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追求自己的利益;强调个人的发展完全靠个人的自我奋斗,进而成就自我的卓越。第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培植了与自身发展相匹配的商业文化。商业文化是一种消费文化,具有浓厚的市场气息,像商品生产一样,追求一种市场交换价值,促使文化机构向经营性实体转变。同时,它还引导着人们认识到文化也是一种消费品,可以用来盈利,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刺激大众,进而产生大众性消费效果。显然,这种方式的精神生产不再关注精神内涵,而是更加重视自身的娱乐或其他功利性功能。另外,这种商业文化往往以一般民众为消费对象,以大众传播媒介为载体,以鼓励消费、投身娱乐为目的,以创造流行性消费为宗旨,进而引导人们通过消费活动来体现自身的风采。第三,精神生产不断地突破地域、人文的藩篱,慢慢形成文化的多元共融格局。正如马克思所言:“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性文学。”[11]但在工业文明时代,西方文化的价值理念却被标榜为唯一具有合法性的价值理念,并试图借助物质力量向整个世界渗透,因此,精神领域中殖民化与去殖民化的较量随着社会发展在全球范围内渐趋激烈。

综上所述,工业文明是物质财富的迅速积累、大工业生产方式的迅速发展的文明形态,它更加具有竞争性、开放性、扩张性、表演性等诸多特点。从理论上讲,人类文明的发展与社会制度的演替存在着一定关联但不存在完全同步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