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类焦虑与开放的生态文明

人类焦虑与开放的生态文明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地球生态系统状况最终因人类进化导致的结果与人类的文明诉求产生了冲突。该事实决定了人类原有的文明发展模式必然受到限制。除非人类放弃或修改现有的文明发展模式,使生存价值定位回归事实和规律。所谓开放的生态文明,就是将人类的文明建立在一种开放的生态系统的基础上,人类不再固守或拘泥于在一种固定的生态系统状态下的一种固定的文明发展模式,人类的文明活动系统与地球生态系统,两者共同产生跃迁。

人类焦虑与开放的生态文明

于是人类再次面临价值与事实的困惑:纠结于两者的一致与冲突之中。对于价值,追求还是放弃?对于事实,顺应还是反抗?在价值与事实发生冲突时,行为应以何者为重?

生态系统状况日益失控(包括人工控制和自然控制)的情况下,理性似乎告诫人们: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可能彻底破坏原来人类已经适应了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就将反过来使人类经过长期努力的文明丧失殆尽;而要防止生态系统失控或失稳,就必须放弃文明发展,即放弃迫使地球生态系统进化朝向最大利于人类生存价值的一切行为,放慢或停止文化进化。

然而,理性又似乎告诫人们:人类这个物种不能也不应该放弃其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最优势地位,人是自然界之中最高的价值所在,应该尽快使自身生存价值得到实现,因此,人类必须加快自身的进化,包括生物学的进化和文化进化;在地球生态系统进化的大趋势下,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地球生态系统状况最终因人类进化导致的结果与人类的文明诉求产生了冲突。人类由此产生种种焦虑和不安。面对如下问题不知如何回答是好:人类文明的步伐要加快,还是减缓?要发展,还是要倒退,或维持现状?目前,人类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远未达到人类所希望的水平,是否要在地球生态系统自行发生大的进化之前,加速文化进化,使地球生态系统变成一个完全可以由人工控制的系统?价值能否由人类的合理行为转化为事实?其中最大的焦虑莫过于对人类生存价值实现及其前景的担忧。

(一)悲观的焦虑

悲观派的观点经过数十年的宣传似乎已经深入人心:人类改造自然界有意识的活动所造成的结果已经无可挽回地改变了地球演化的方向;人类无能力管理和维持这个已失稳、失衡的,多样性日趋下降的巨大的系统;人的生存环境正在日益衰落和质量下降;人类生存的价值已无法保证;地球上生态系统面临崩溃,物种加速灭亡。极端的悲观主义甚至给出了人类末日的具体日期。极端悲观主义掀起一场对现存人类任何文明形式,包括文化进化,生存价值定位的批判和否定运动,导致宿命的、颓废的、消极的人生价值观,以及反科学、反文化、反人类的思潮。

悲观派的宣传虽然有杞人忧天、夸大事实、危言耸听之嫌,但并非没有功劳。它的出现使人们警觉起来,对千百年来已经习以为常、天经地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发展”这个硬道理进行反思。[7]温和的悲观主义实际上发出了一种警告:如果人类现在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开始改变文明的发展方式,放弃与事实和规律不相符合的价值追求,那么事情可能还有转机的希望。他们大声疾呼,高声呐喊,为的是使人类早日觉醒。而焦虑的是,由于人自身的利益所在,人们可能在口头上认同这种警告,而行动上依然我行我素。扭转生态系统向不利于人类生存方向变化的时机可能已被搁置或可能已经错过。

客观地说,悲观主义总体上是善意的,但其作用和影响是消极的。

(二)乐观的焦虑(www.xing528.com)

与生态悲观主义相对的是生态乐观主义。乐观主义承认悲观主义所提供的一切事实,但是不赞同他们对生态系统发展状况、方向和前景所作的判断。

盲目乐观主义者对目前已暴露出来的生态问题不屑一顾,认为悲观派的观点是小提大作、人为制造思想混乱,因此使人厌恶。盲目乐观主义者相信地球生态系统进化到一个完全适合人的生存,与人的生存价值追求一致的新幕,本身是一个自然的规律。他们的逻辑是:人在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进化适合人。他们焦虑的是,因人的自作多情的、杞人忧天的悲观情绪导致了弄巧成拙的行为,断送人类的美好前途。

另有一种激进的乐观主义,认为生态恶化的境况其实并不需要特别的担忧,人类有无穷的智慧解决一切可能出现的问题。人类能够使地球生态系统进化到完全由人类控制的程度。同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一样,生态文明的到来也将为期不远。被焦虑的不是人类行为(行动)导致生态系统的非常状态,而是人类无所作为导致生态系统的非常状态。在一个有人类存在的生态系统中,人如果无所作为是违反自然规律的。生态问题的出现是因为之前人类的文化进化速度不够快;人类征服改造自然的力量还不够强大。人类力量的强大顺应地球生态系统进化的内在规律。

有关生态问题的焦虑,虽然有种种表现,但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要不要,能不能,继续保持人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优势地位。这是人类生存价值出发点,和一切“应该”和“不应该”的出发点。它可能与事实无关,是人类的一厢情愿;也可能与事实有关,顺应自然变化发展的规律。因此,论证休谟关于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关系的断言其实没有什么意义。而相反,回答:人类的意志在多大程度上符合自然规律,才有真正的现实意义。于是,“走出人类中心”,还是“走进人类中心”两种思潮产生了激烈争论。虽然争论本身并非没有意义,但是至今,争论没有得出任何有意义的结论。一种更大的焦虑在袭击人类的神经,无谓的消耗脑细胞的功能。

(三)开放的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实际上是对所谓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一种限定,表明局部封闭、完全由人工控制的生态系统不能维持长久;一种固定的人类文明发展模式也不能维持长久。人类不能在一个完全由自己控制的生态系统里永久享用一种固定模式的文明。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本来是个开放系统,而人类在局部范围建立起来的完全由人类控制的或人类控制很强的生态系统是封闭的系统。这样的系统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是靠消耗岩石圈中储存的太阳能,如石油、天然气和煤,及其他非初级生产的自然能,如水利和核能来维持的,以超常的速度消耗物质资源的系统。而人类的文明模式是按照自己的生存价值要求建立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上的。由于储存在岩石圈的太阳能耗尽,因大量转移,消耗某些物质元素会造成元素地球化学循环阻滞,又因生物多样性的降低,造成食物链中断,系统将失去平衡与稳定。这是任何人类的努力都不能改变的事实。该事实决定了人类原有的文明发展模式必然受到限制。除非人类放弃或修改现有的文明发展模式,使生存价值定位回归事实和规律。

所谓开放的生态文明,就是将人类的文明建立在一种开放的生态系统的基础上,人类不再固守或拘泥于在一种固定的生态系统状态下的一种固定的文明发展模式,人类的文明活动系统与地球生态系统,两者共同产生跃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