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志留—泥盆纪世界地图

志留—泥盆纪世界地图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志留纪各大板块是陆表海和陆棚浅海广布的时期,中国在志留—泥盆纪也曾经是岛国,华北陆块和华南陆块,像今天的菲律宾群岛一样,在冈瓦纳大陆与欧亚大陆的特提斯海中漂浮着、浸漫着,广泛的沉积了台地碳酸盐。泥盆纪的欧美联合大陆以东,为一些分散的大型陆块或小型至微型陆地群。在世界范围内,志留纪三分明显。泥盆纪的13个古板块,从冈瓦纳分离出来,自赤道两侧的中、低纬度地区,向北移动。

志留—泥盆纪世界地图

图39 志留纪4.3亿年前的地球

志留纪时期全球主要有冈瓦纳、劳伦、欧洲(波罗的海)、西伯利亚、科累马、哈萨克斯坦、中朝、塔里木、华南等9个地块。最大的是冈瓦纳地块,集中在南半球的高纬度区。其他地块则分布在当时的中、低纬度区,特别是低纬度区。

到了志留纪晚期,古欧洲大陆与古北美大陆的相向漂移,发生冲撞,即所谓的加里东运动,致使其间的加里东海消失,形成新生的加里东山系,将欧美两个古大陆连接起来,这也是古生代早期最重要的地壳大规模运动。这个欧美联合大陆几乎持续了两亿年,直到中生代时期又重新分裂,出现了现在的大西洋

志留纪各大板块是陆表海和陆棚浅海广布的时期,中国在志留—泥盆纪也曾经是岛国华北陆块和华南陆块,像今天的菲律宾群岛一样,在冈瓦纳大陆与欧亚大陆的特提斯海中漂浮着、浸漫着,广泛的沉积了台地碳酸盐

志留纪与泥盆纪海陆分布没有太大区别,冈瓦纳大陆相对小了一些,向北飘移,与欧美板块接近。南中国的陆地已开始形成,我国华北板块,从一系列岛屿拼合后渐渐扩大,开始北上,相应的有90°转移,华北、华南从南北向转为东西向横陈。华北和华南位置接近赤道附近和北半球中纬带。

泥盆纪的欧美联合大陆以东,为一些分散的大型陆块或小型至微型陆地群。其中,以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古陆较大。西伯利亚处于高纬带。而东方的华北与华南两个板块之间为秦岭洋。

在世界范围内,志留纪三分明显。早志留世到处是海侵;中志留世达到顶峰,当时的海水覆盖面积约占地球的85%,它覆盖着后来出现的许多大陆板块;晚志留世各地有不同的海退和陆地上升,表现了一个巨大的海侵旋回。冈瓦纳古陆以北的古地中海和各陆块之间狭窄的陆间海,每一个区都与赤道暖流的不同分支相连,同属于一个世界域,是笔石繁荣的时代。(www.xing528.com)

泥盆纪的13个古板块,从冈瓦纳分离出来,自赤道两侧的中、低纬度地区,向北移动。古地中海和古太平洋雏形出现。太平洋就在华北华南板块与冈瓦纳大陆之间。中国北方的泥盆系主要分布于天山、兴安岭、准噶尔、内蒙古等区,以火山碎屑沉积为主。

北部西伯利亚板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的碰撞发生在晚泥盆世。

图40 早泥盆纪4亿年前的地球

西部以北美地台为主体,加上苏格兰和部分的爱尔兰,包括乌拉尔以西的俄罗斯地台、芬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构成欧美联合大陆,又称劳伦——波罗地大陆。

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地球上发生了一次重要的地壳变动——海西运动。或称华力西运动,是晚古生代地壳运动的总称。由德国海西山得名(海西海在图40的左下方)。海西运动使西欧的海西山、北美东部的阿帕拉契亚、欧亚交界的乌拉尔、中亚哈萨克褶皱隆起,它将俄罗斯地块和西伯利亚地块连接起来,就形成了亚欧大陆的雏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