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代州县官吏的司法责任及处罚规定

清代州县官吏的司法责任及处罚规定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州县官承审案件,如果审理不力,致使案件的审理出现一些技术和程序上的差错,以致对于案件的事实认定错误,也必须为之负责。根据人犯应受处罚的轻重,承审官审理案件漏取紧要口供的,也应给予相应的处分。州县审案,上司认为审理不确,即可驳正,并依据不同情况给予处分。

清代州县官吏的司法责任及处罚规定

二、审断不实的责任

州县官承审案件,如果引律不当,判决有误,应按刑罚误拟的等级跨度和刑罚的执行与否议定处分。其中的错误又可分为承问失入或者承问失出,失入即拟定之罪较实际为重,失出则反之。其失入之处分,《吏部则例》规定:将应拟斩绞人犯错拟凌迟,或者将应拟监候人犯错拟立决,应将承审官降一级调用。非但如此,其他审级官员也有相应处分,诸如审转官则降一级留任,臬司应罚俸一年,督抚则罚俸六个月。如将应拟军流以下或者无罪之人错拟凌迟,承审官应降四级调用,其他如审转官则降三级调用,臬司降二级调用,督抚降一级调用;至于情节稍轻,错将应拟军流以下或者无罪之人拟为斩绞,承审官应降三级调用,审转官降二级调用,臬司降一级调用,督抚降一级留任,以上是针对错拟没有执行的处分。如果系错拟为死罪并已执行完毕,人犯已经处决,错误无法挽回,则不论失入的刑罚跨度大小,承审官一律革职,审转官降四级调用,臬司降三级调用,督抚降二级调用。错杀之案,处分确定而严厉。承审案件失入之罪在死刑以下的,也依据刑罚的等级跨度定其处分:将应拟徒杖以下或者无罪之人错拟军流的,承审官应降一级留任,审转官须罚俸一年,臬司应罚俸六个月,督抚则罚俸三个月;如果违法轻微,仅将无罪之人错拟徒杖的,承审官应罚俸一年,审转官则罚俸六个月,臬司须罚俸三个月,督抚则罚俸一个月。承问失入非死刑的案件,无论人犯有没有执行,其应得降调、降留、罚俸处分均系实有处分,即使有加级纪录,皆不准抵消[77]

州县官承问失出,则不分执行与否以定承审官的处分,这可能是考虑到没有加重人犯的刑罚的情况,而唯以承审的过失程度为准。承审失出的处分一般较之失入为轻,唯将应处凌迟人犯错拟斩绞,与斩绞失入凌迟但未执行的处分相同,皆为降一级调用,审转官降一级留任,臬司应罚俸一年,督抚则罚俸六个月,这可能考虑到凌迟人犯未受该当的惩罚的缘故,因此处分转重。清代规定,承审官将应拟凌迟人犯错拟军流以下及免罪的,因人犯尚有重惩的可能,其处分较之相同情况的失入为轻,系承审官降一级调用,审转官降一级留任,臬司应罚俸一年,督抚则罚俸六个月。其他有关失出的处分皆较对应的失入之处分为轻,如将应拟立决人犯错拟监候,或者将军流等犯错拟徒、杖、笞及免罪,其处分皆为:承审官,罚俸一年,审转官,罚俸六个月,臬司,罚俸三个月,督抚,罚俸一个月;将徒、杖、笞人犯错拟无罪,承审官应罚俸六个月,审转官则罚俸三个月,臬司应罚俸一个月,督抚免议。以上承问失出各官,应得降调、降留、罚俸处分,凡有加级纪录皆准其抵消[78]。总体来看,失出相应于对应的失入处分,相对较轻,且有加级记录可以抵销相应处分,这一方面表现了失出之减轻处罚有得以改正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统治者在一般犯罪中可以标榜的恤刑之术。但凌迟与斩绞的失出处分与失入处分又毫无差别,这反映了统治者对于性质恶劣犯罪的严加防范和惩治心理。

州县官承审案件,如果审理不力,致使案件的审理出现一些技术和程序上的差错,以致对于案件的事实认定错误,也必须为之负责。清代规定:官员承审反判人犯,未经审出实情者革职,审转官降四级调用,臬司降三级调用,督抚降一级调用;系凌迟人犯而未经审出实情,承审官应降二级调用,审转官降一级调用,臬司降一级留任,督抚则罚俸一年;依此类推,系斩绞人犯、军流人犯、徒杖人犯没有审出实情的,承审官应分别予以降一级调用、罚俸一年、罚俸六个月的处分。不能审出实情尚有特别规定,诸如卑幼擅杀期功尊长之案,系问拟斩决确属情有可原,可将并非有心干犯之处夹签请旨定夺。如果定拟罪名并无出入而夹签声叙错误,经刑部于核复时改正具题,随本附参,即将承审、审转各员照斩绞人犯不能审出实情例分别议处。根据人犯应受处罚的轻重,承审官审理案件漏取紧要口供的,也应给予相应的处分。如系反判人犯,承审官降二级调用,依此原则递减,系凌迟人犯、斩绞人犯、军流人犯、徒杖人犯漏取口供,承审官应分别予以降一级留任、罚俸一年、罚俸六个月、罚俸三个月的处分[79]

各省审拟事件,如有案情不确,律例不符之处,经刑部驳令再行审拟改正,应给予相应处分:系引律不当的,照失入、失出例减等议处;系未能审出实情而且罪有出入,应照失入、失出例减等议处,如罪无出入,照不能审出实情例减等议处。州县审案,上司认为审理不确,即可驳正,并依据不同情况给予处分。州县承审事件定拟、招解有经驳正情事,该督抚应于题咨内据实声明,刑部核复后,系州县官原拟错误者,即照部驳改正例,按其罪名出入分别议处;如果并无出入,只系供情疏漏,照不取紧要口供例议处;系援引律例拘泥,则罚俸一年。遇有原拟实系错误,州县官在上司驳饬之后仍自坚持原判,经上司及委员审正即照各本例议处[80]。部驳改正有次数的限定,《吏部则例》规定:“各省咨题事件,经刑部驳至三次,该督抚不酌量情罪改正,仍执原议题复刑部即自行改拟,将承审各官并该督抚俱照失入失出各本例议处。”[81]又规定,官员审断有误,罪名无关出入的,应罚俸一年。

此外,州县官违反下列相关规定审断有误,应依例处分[82]

失断追赔给主。承审官如将应追、应赔之赃失断追赔,或者应给还原主银物失断给主,应罚俸一年。(www.xing528.com)

错行收赎。官员拟罪将不应收赎之人误断收赎,或者将例应收赎之人不断收赎的,罚俸六个月。

违例科罚。凡内外衙门审理一切事件,皆应按律发落,不许罚取纸、笔、朱墨、器皿、银钱、米谷等项,违者计赃论罪。如系寻常词讼罪行轻微,地方官酌量科罚以充桥道庙宇费用,须详报上司奏明办理,反之,则按其所罚银钱米谷等项,数在百两以内,降一级调用,在百两以外,降三级调用。

遗漏减等。州县官如将斩绞人犯遗漏未经减等,降一级留任;系军流人犯,罚俸一年;徒杖以下人犯则罚俸六个月。

捏报留养。人犯到案,承问官应将该犯有无祖父母、父母、兄弟、子侄及年岁若干、是否孀妇之子等等情况问明,如漏未取供,系斩绞人犯,承问官应罚俸一年;系军流徒犯,罚俸六个月。如罪犯并无例应留养事实,该州县不行查明即为取结申报的,系斩绞人犯,应降一级调用;系军流徒犯,州县官应罚俸一年。如系受贿捏报则革职治罪。其有例应留养而不为留养者,亦照此例分别办理。

深刻定罪。官员审理案件,均须确引适当律例,不许深刻定罪。如果已经援引正律、正例又称情罪可恶不足蔽辜,反行从重定拟,或律例本有正条不行引用,私自比照别条以致罪加数等,应将该员照故入律革职治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