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傣族稻作文化的起源的介绍

傣族稻作文化的起源的介绍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傣族稻作文化的起源云南栽培水稻的历史较为悠久,“三四千年前就已种稻而又有野生稻分布者,只有云南一地,至少也是较早栽培之一”[1]。早在两千多年前,傣族地区就有种植水稻的灌溉农业出现。学者们普遍认为,傣族的先民就是居住在我国东南沿海的越人,从商周时起就以农业为主要经济部门,水稻是从野生稻驯化而来的。[2]上述出土古稻种的地区,古代曾有傣族分布。

傣族稻作文化的起源的介绍

第一节 傣族稻作文化的起源

云南栽培水稻历史较为悠久,“三四千年前就已种稻而又有野生稻分布者,只有云南一地,至少也是较早栽培之一”[1]。傣族是云南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也是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傣族地区就有种植水稻的灌溉农业出现。学者们普遍认为,傣族的先民就是居住在我国东南沿海的越人,从商周时起就以农业为主要经济部门,水稻是从野生稻驯化而来的。《山海经·海内经》记载“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爰有膏菽膏稻……百谷自生,冬夏播琴”。据考证,“黑水”即今金沙江,说明远古时代这一区域就有“百谷自生”。在云南民间,许多地区上了年纪的农民都能说出先前某某地方有“天生谷”、“鬼谷”即野生稻的生长。通过大量考古发现,在云南滇池附近,以及元谋宾川、剑川、普洱等地,曾相继出土了古稻种,经放射性碳素测定,宾川白羊村出土的古稻种距今大约四千年;普洱凤阳出土的古稻种也不晚于两千年前。[2]上述出土古稻种的地区,古代曾有傣族分布。傣族中流传着《一颗萝卜大的谷子》的民间故事:从前人们靠打猎捕鱼为生,一天,猎人们忽然闻到了一股香风,他们朝着风吹来的地方走去,在山坳的水塘里看到了许多又高又密的野草,草上结着无数萝卜大的果子,剥开一看,里面全是白生生的果肉,用嘴一舔,又香又甜,大家就吃起来,并给它起名叫“香稻米”。从此以后,人们就靠“香稻米”生活。但是野生的“香稻米”越来越少,一个聪明的人就教大家把“香稻米”播种到田里,小心培育,施肥灌溉,“香稻米”不仅长了出来,而且比野生的还要壮实,稻米成了傣族人民主要的食物。[3]早在汉代,傣族地区就出现了种植水稻的水利灌溉事业。[4]到了唐代,傣族就掌握了犁耕技术,《蛮书》卷四有用象耕田的记载:“象大如水牛,土俗养象以耕田。”[5]明代犁耕技术已相当普遍,推动稻作生产进一步发展,据《西南夷风土记》记载:“五谷唯树稻,余皆少种。自蛮莫以外,一岁两获,冬种春收,夏作秋成。”可见水稻种植已相当普遍,甚至一年种两季。(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