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意银饼》:百年银圆,珍赏中国机制币(修订版)

《如意银饼》:百年银圆,珍赏中国机制币(修订版)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意银饼的发行也缺乏官方文献的记录,其生产背景基本上是延续老公银:作为军饷以应付本地的动乱。存世仅留下一种版式如意银饼应如《台湾通史》所载于咸丰三年发行,从留存实物只有一种版式判断,制作期很短暂。如意银饼重六钱八分,实重24.9~26.3克,正面有“府库军饷”四字,意为台湾府库发行的军饷,故可认定为具有官方地位的正式货币而非民间私版。

《如意银饼》:百年银圆,珍赏中国机制币(修订版)

如意银饼的发行也缺乏官方文献的记录,其生产背景基本上是延续老公银:作为军饷以应付本地的动乱。

清朝在历经康熙雍正乾隆3个接连的盛世后十分富庶,但随着近代鸦片的大量进口及“鸦片战争”的失败,国家与民间的大量财富不断被“倒光”及“盗光”,咸丰时期(1851—1862)的太平天国事件犹如雪上加霜,财源更是左支右绌。此时地处边陲的台湾若出现骚动,已无法再依赖海峡对岸福建的支持,必须自力募兵,以平乱局。

据台湾货币权威曾泽禄研究,1851年至1854年间担任台湾兵备道的徐宗干曾主张劝导本地富绅办团练、捐输作军饷以捕盗匪,并有拨“存银二千两发局铸洋钱发军饷衣服”之记载。另在连横的《台湾通史》亦有记载,咸丰三年时因林恭之变“藩库不至,而府库存元宝数十万两,滞重不易行,乃为权宜之策,召匠鼓铸,为银三种,曰寿星,曰花篮,曰剑秤,各就其形以名,重六钱八分,银面有文如其重,又有府库二字,所以别洋银也,是为台湾自铸之银”。林恭之变发生于1832—1853年,是台湾地区发生的15次动乱中规模最大的。

这些记载与实物比照后是吻合的。如老公银后期减重5%、存世数量多证明其制作时间长,以及银饼上的图案所谓“花篮”是指聚宝盆图形上有花、即现称的如意银饼;“剑秤”是指交叉在钱囊上两支有如长剑的笔,即现称的笔宝银饼。由此亦可推测寿星银饼虽然没有“军饷”二字,但实际上就是用来支付兵勇及相关费用之饷银。三者从工艺上比较,寿星银饼最为粗糙,也符合最早记载于文献;如意银饼制作优于前者,在文献上出现的时间也晚15年;而笔宝银饼的整体状态最精致,虽与如意银饼同期,但应在其后问世,至少制作期较长。(www.xing528.com)

V-1-09

如意银饼。存世仅留下一种版式

如意银饼应如《台湾通史》所载于咸丰三年(1853年)发行,从留存实物只有一种版式判断,制作期很短暂。虽然发行时间不长,但戳记依然很多,这是当时环境下的特色,银货都要经过錾印鉴定是否灌铅夹锡以辨真伪。如意银饼重六钱八分,实重24.9~26.3克,正面有“府库军饷”四字,意为台湾府库发行的军饷,故可认定为具有官方地位的正式货币而非民间私版。银饼正面图案是聚宝盆及珍宝树,中间有“宝”字,两侧是“”(万)字,即万宝聚财的吉祥语。背面为两支交叉的如意,配合正面即“万宝如意”也;左右有“足纹通行”四字,下方有“六”字戳印,此为“┴”与“八”的合体字,而“┴”是商场记帐用的代码,故此“六”意思是“六八”,即重六钱八分;另尚有“平”印记,可能是制作工匠铺号,保证银饼的成色,这是古今全球通行的惯例,在贵金属制作的首饰、器皿上留商号名,以示负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