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梆子腔:重要的戏曲唱词体式及音乐类型

梆子腔:重要的戏曲唱词体式及音乐类型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故在梆子腔以前,戏曲唱词的主流体式一直是杂言。至梆子腔问世,齐言对偶句开始成为戏曲唱词的另一类重要体式,并相应在音乐结构上形成了一种新的类型。故在梆子腔以前,戏曲音乐是曲牌体的一统天下;从梆子腔开始,才形成曲牌体和板腔体两大体制齐趋并奏的局面。梆子作为第一个板腔体的声腔类型,在戏曲史上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梆子腔:重要的戏曲唱词体式及音乐类型

二、梆子腔的演唱形式

梆子的迅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得力于其音乐的激越奔放,富有感染力。梆子的风行也和它在结构上的特点很有关系。前代戏文传奇和杂剧所唱南北曲,文体都是以杂言(长短句)为主;清代高腔的曲牌尽管体式已很自由,但总体看还是以杂言为基础。故在梆子腔以前,戏曲唱词的主流体式一直是杂言。至梆子腔问世,齐言对偶句开始成为戏曲唱词的另一类重要体式,并相应在音乐结构上形成了一种新的类型。下面先看一个例子。在《淤泥河·血疏》中,主人公罗成有一个梆子腔大唱段,下面摘录其部分文词:

勒马悬蹄站壕边,割一幅白袍铺战鞍。(作咬指写介)

上写着:叩首叩首三叩首,上达秦王恩主前。

自从到天牢私探主,不料出城撞见了二王身。

二王正奉朝廷命,去剿高丽反叛兵。

统兵前往铭关去,缺少先锋将一人。

……

这段唱词显然是以七言为基础(部分句子加长),并且是以对偶式的上下句作为基本结构单位,上下句的若干次反复即构成一个唱段。这种文体以结构单纯、韵律整齐为特点,唱来很顺口,同时使用也很方便,唱段很容易根据剧情的不同需要而灵活伸缩。齐言对偶句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可谓源远流长,唐宋以来的很多民间说唱(如变文、道情、鼓词、弹词等)都采用这类体式。但戏曲以齐言对偶句作为唱词的基本体式,主要是从梆子腔开始的。

文词为可任意反复的齐言对偶句,与之配合的音乐便自然形成一种以“上句腔+下句腔”为基本单元的体制——上句腔和下句腔都各有基本腔型,它们分别套唱文词的上句和下句。上下句腔在反复套唱上下句文词时,其自身也有一定变化。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变化是通过速度、节奏和旋律等方面的一定处理,在一对上下句腔的基础上衍生出一系列不同“板式”(为唱腔击打节拍,通常是用两块板或多块木板在一起互击,故唱腔的节拍形式一般称为“板式”)。最基本的板式类型有以下一些:

慢板——慢速,行腔舒缓,一唱三叹(4/4拍记谱);

原板——中速,从容行进(2/4拍记谱);

流水板——较快或很快,动势强,字紧句促(很快时也称快板,1/4拍记谱);

摇板——“紧拉慢唱”,即伴奏紧促、唱腔自由;

散板——节奏自由,一般较舒展,也可较紧;

滚板——节奏自由,一般甚急促,唱词常用散文体。

在不同的剧种中,对板式的称呼常不一致,如河北梆子称慢板为“安板”,原板为“二板”,散板为“三板”等等。

不同的板式由于节奏和行腔态势不同,故在表情达意方面各有所长,如慢板长于咏叹内心深隐之情,原板适于娓娓陈述,流水板擅长倾发激切之情,摇板宜于外表平适、内心却有波动的情境,散板或悠缓诉说、或激情长啸,滚板专用于声泪俱下的哭诉,等等。(www.xing528.com)

板式既有多种,戏里不同的唱段便可根据具体表情需要而选择使用。篇幅不长、表情较单纯的唱段,可以只用一、两种板式;篇幅长、情绪起伏大的唱段,则常以多种板式组联而成。不同的板式都是在同一对上下句腔的基础上变化出来的,故音乐色调保持着基本的统一;不同板式的灵活组接使用,又使音乐可以有大幅度的展开变化,以适应多种多样的表情需要。下面看一个例子,是河北梆子《捉放曹》中陈宫(字公台)的一个唱段。这个唱段的板式从极平缓的慢板开始,然后步步推进:

(安板)

这一轮明月照窗纱,陈公台心中乱如麻。

最不该在公堂将印撇下,最不该随奸贼去到吕家。

吕伯奢与他父相交不假,他不该起疑心杀他的举家。

……(打二更)

(二板)

忽听得谯楼二更打,我这心中好似刀扎。

屈死的魂灵儿休理怨咱,但愿得神灵儿空中追查。(打三更)

忽听谯楼三更打,恨奸贼睡不宁咬碎钢牙。

他好比赵高贼指鹿为马,又好比王莽贼半点不差。

……

(三板)

虎在笼中我不打,我岂肯放虎回山把人抓。

怒狠狠使宝剑头首斩下,(思索)陈公台做此事你好有差。

陈宫弃官追随曹操,却很快发现其人十分奸险,于是陷入深深的懊悔和痛苦,甚至想杀掉曹操……随着板式的变化,唱腔由慢渐快、由宽趋紧,将人物的内心波澜一层层推向高潮。

在一对上下句腔的基础上变化出多种板式的做法,形成了一种强调以板式变化推动音乐展开的唱腔体制,现今理论界一般称为“板腔体”。与之相对,在南北曲系统中以曲牌作为基本单位的音乐体制,则一般称为“曲牌体”——宋元明时代的杂剧和戏文传奇都是典型的曲牌体,清代高腔也可笼统归于曲牌体(前已说到)。故在梆子腔以前,戏曲音乐是曲牌体的一统天下;从梆子腔开始,才形成曲牌体和板腔体两大体制齐趋并奏的局面。在曲牌体中,曲牌尽管有一曲单用、一曲叠用和多曲联用等不同形式,但结构处理还是不如以上下句为基本单位的板腔体那样灵便。更重要的是,板腔体强调以板式变化推动音乐展开,音乐得以有更淋漓尽致的施展发挥。基于这两方面的优势,板腔体后来居上,发展非常迅速。梆子作为第一个板腔体的声腔类型,在戏曲史上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