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西现当代音乐史纲及优秀戏曲剧目

江西现当代音乐史纲及优秀戏曲剧目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年11月参加江西省戏曲现代戏汇演,并被选为赴上海参加华东区现代戏汇演剧目。翌年6月由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拍成彩色戏曲片,并改编为连环画发行全国。参加华东六省一市现代戏会演、全省现代戏会演均获优秀剧目奖。

江西现当代音乐史纲及优秀戏曲剧目

(1)《梁祝姻缘》,赣剧传统剧目,1953年初凌鹤、聿人根据赣剧弹腔《两世缘》和川剧柳荫记》改编。全剧8场:英台别家、柳荫结拜、书馆夜读、花园谈心、下山送别、山伯思友、迎娶报凶、哭坟化蝶。1953年5月,江西省赣剧团用秦腔、浙调和文南词首演于南昌,成为江西省赣剧团第一个代表剧目。1954年10月,参加江西省首届戏曲观摩会演,获剧本、导演、音乐、表演4项大奖。此剧还曾几度晋京汇报演出。

(2)《木兰诗》,赣剧剧目,凌鹤、聿人、高履平、徐伯轩根据古代同名乐府编成的5场诗剧。1954年10月,由江西省赣剧团首演。全剧采用新歌剧手法,在弋阳腔中首次加入丝竹伴奏,美化后台帮腔,并吸收昆曲的演唱方法和歌舞场面,对古老的弋阳腔改革作了第一次有益的尝试。此剧曾参加江西省首届戏曲观摩会演。

(3)《西域行》,赣剧剧目,又名《班超班昭》,编剧凌鹤。取材于《汉书》中的《班超传》。写东汉永平十六年班超率领36位壮士出使西域,联合弱小国家,抗击匈奴,宣扬汉朝权威。其妹班昭以内官侍读身份,终于战胜保守派与顽敌。1961年8月,毛泽东庐山观看其中的《宫廷辩诬》一场。1962年5月,省赣剧团由吉林省赣剧团协助在北京怀仁堂演出,得到了周恩来陈毅乌兰夫的亲切关怀和指导。

(4)《一群穆桂英》,1958年9月由江西省赣剧团用弋阳腔首演于南昌,参加江西省第二届戏曲观摩演出,获演出奖。

(5)《还魂记》,又称《牡丹亭》,明代汤显祖著,为“玉茗堂四梦”之一。1957年,江西省文艺界为纪念汤显祖逝世340周年,凌鹤根据原著改译。同年12月,由江西省赣剧团用弋阳腔谱唱。1959年夏,随江西省古典戏曲演出团赴京汇报演出,轰动京师。1960年上半年,江西省赣剧团以该剧领衔赴东北三省巡回演出,名震北国,同年3月由电影制片厂摄制为彩色舞台艺术片

(6)《邯郸记》,明代汤显祖著,“玉茗堂四梦”之一。1981年,聿人、李实红根据汤氏原著改编,取名《邯郸梦》。1982年由江西省赣剧团排演,谱唱弋阳腔。同年10月,参加纪念汤显祖逝世366周年演出,并由中国戏剧出版社拍成舞台演出连环画出版。

(7)《珍珠记》,清代江西弋阳腔“江湖十八本”之一。1955年,凌鹤根据赣剧弋阳腔抄本,参照明刻本《高文举珍珠记》整理,1956年1月江西省赣剧团首演于南昌,1957年被文化部评定为戏曲改革范本之一,1958年4月由上海天马电影厂摄制成赣剧第一部戏曲舞台艺术片全国放映。

(8)《借女冲喜》,赣剧传统剧目,聿人根据江修林同名剧目整理。1954年9月由江西省赣剧团演出于南昌,10月参加江西省首届戏曲观摩会演,获剧本奖、导演奖。1955年10月,江西省赣剧团第一次进京汇报演出,演出于中南海怀仁堂。同年,由上海戏剧美术出版社摄制成连环画发行全国。

(9)《紫钗记》,古典戏曲剧目,汤显祖著,“玉茗堂四梦”之一。借《霍小玉传》二三事迹敷衍而成,写霍小玉与李益灯下邂逅,以钗为婚,以钗为恨,终而以钗相合重圆。1963年,江西省赣剧团蔡晔邦曾据汤氏原著改编。1980年,再次编演,由黄文锡执笔。1982年10月,参加纪念汤显祖逝世366周年大会演出,同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将该剧摄为舞台连环画发行。

(10)《选郎》,南昌采茶戏剧目,1952年由江西省戏曲改进委员会集体创作,吴硕昌、孙吉、程梦、欧阳广安执笔。1952年8月由江西地方剧院和南昌地方剧实验剧团联合演出,同年8月参加中南区首届戏曲观摩会演,邓筱兰、朱莲芳、陈飞云获表演奖。该剧参加了在北京由文化部主办的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邓筱兰获演员三等奖。1953年,获全省第一次文艺创作评奖文学作品一等奖。

(11)《攀笋》,南昌采茶戏剧目,吴硕昌编剧,写青年农民唐喜生与邻居姑娘茶香心中相爱,二人相约竹山,最后冲破束缚,自主成婚。1954年参加江西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获优秀剧目创作奖、演出奖、导演奖、音乐奖。(www.xing528.com)

(12)《南瓜记》,南昌采茶戏传统剧目“四大记”之一,1959年由凌鹤整理改编,同年10月赴北京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演出,为优秀保留剧目之一。1979年参加全省新中国成立30周年献礼演出。

(13)《秧麦》,南昌采茶戏剧目。各地采茶戏大多均有此剧。1960年,江西省采茶剧团重新加工整理此剧,既保留了南昌采茶戏风格,又有创新。1960年,该剧参加全省第三届(青年演员)会演,获优秀演员奖、音乐创作奖。

(14)《在荣誉面前》,南昌采茶戏剧目,编剧万里鹏、喻西金、李森、曹达金、昌文执笔,由南昌市采茶剧团首演。1964年参加江西省第二届现代戏曲汇演,获创作演出一等奖。

(15)《茶童哥》,赣南采茶戏传统剧目,据赣南民间灯彩九龙山摘茶》改编创作,剧本整理高宣兰,执笔王军。1963年由赣南采茶剧团排练演出,1979年由上海电影片厂摄为舞台艺术片,改名为《茶童戏主》向全国发行。

(16)《怎么谈不拢》,赣南采茶戏剧目,集体创作,辛勤执笔。该剧1964年由广昌采茶剧团首演。同年11月参加江西省戏曲现代戏汇演,并被选为赴上海参加华东区现代戏汇演剧目。翌年6月由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拍成彩色戏曲片,并改编为连环画发行全国。

(17)《小保管上任》,高安采茶戏剧目,马正太、吴有汉创作,高安采茶剧团首演。参加华东六省一市现代戏会演、全省现代戏会演均获优秀剧目奖。参加华东六省一市现代戏会演时,上海京剧院、上海沪剧院、海军东海舰队文工团等十多个专业文艺单位纷纷派人学习这个剧目。1965年,该剧剧组又赴北京向中央首长汇报演出,并于同年由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拍成舞台艺术片。

(18)《张大妈打电话》,抚州采茶戏剧目,编剧黄金亮。该剧由一人表演,台上不置道具,采用模拟动作,打电话时以唱代白,剧中县长一角不出场,以幕后女声伴唱形式作回话,别具一格。1965年春由南城县地方剧团首演,5月参加江西省农村文化工作队调演。当时全省62个专业剧团主要演员集中于南昌学演此剧,全国13个省市剧团移植上演。

(19)《秧》,抚州采茶戏剧目,编剧周悦文。1964年7月,崇仁县采茶剧团首排上演。同年10月,参加江西戏曲现代戏汇演,获剧本创作奖。剧本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单行本,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了音乐单行本。同年秋,文化部将《秧》《小保管上任》《怎么谈不拢》编成《剧本选》,向全国推荐。

(20)《安源大罢工》,萍乡采茶戏剧目,编剧李实红。1959年由萍乡地方剧团演出,同年参加江西省建国十周年文艺调演,获剧本创作、导演、音乐设计、舞美设计和表演5项大奖。调演后,又被派往九江、黄石、武汉、岳阳等地作巡回演出,同年进京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演。

(21)《寨上红》,萍乡采茶戏剧目,编剧李实红。1964年由萍乡地方剧团演出,同年10月参加江西省戏曲现代戏会演,被选送参加1965年华东区现代戏调演。在上海首场演出即引起领导、新闻界和观众的强烈反响,《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连篇撰文近10万字的评论,《人民日报》转载了《解放日报》的文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