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赣南地区明清战争后的恢复与开垦

赣南地区明清战争后的恢复与开垦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清鼎革之际,赣南的人口因战争影响而耗损严重。[74]人口的严重耗损,导致了赣南地区大片土地的荒芜。顺治六年五月,赣南总兵胡有升在题本中就奏称:“臣方逐一招抚,将行各县,有司履亩劝农,假贷牛种,可望稍稍开垦。”加之,赣南在入清以后,社会秩序相对稳定,既没有经历东南沿海地区的“迁海”和“复界”,也未像江西中北部那样遭受“三藩之乱”的兵火摧残。

赣南地区明清战争后的恢复与开垦

清代客家的“离心式”移民,最早是从闽粤客家大规模“倒迁”赣南开始的。明清鼎革之际,赣南的人口因战争影响而耗损严重。尤其是赣州府的兴国、赣县和雩都(1957年后改为于都)等县以及南安府的南康、大庾和上犹等县,人口损失极其严重。[74]人口的严重耗损,导致了赣南地区大片土地的荒芜。康熙年间编修的《潋水志林》记载说:“赣属赣、兴二邑,兵燹流亡,荒田独多。”[75]乾隆《上犹县志·杂记》亦云:“自康熙十三年(1674)至今,(上犹)人绝烟断,空余四壁……土著百姓徙亡过半,田土悉多荒芜。”[76]故而,入清以后,官府多次招徕流民,来赣南垦荒种植。顺治六年(1649)五月,赣南总兵胡有升在题本中就奏称:“臣方逐一招抚,将行各县,有司履亩劝农,假贷牛种,可望稍稍开垦。”[77]同年七月,江西巡抚朱延庆在题本中也奏称:“赣州、南安二府所属县分……奉圣旨招徕流亡,民人开垦种至陆年之后,方议征收钱粮。”[78]西和赣南有关当局的积极招抚以及“假贷牛种”、缓征赋税等优惠政策,对于深陷人地矛盾之中的闽西和粤东北一带的百姓而言,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加之,赣南在入清以后,社会秩序相对稳定,既没有经历东南沿海地区的“迁海”和“复界”,也未像江西中北部那样遭受“三藩之乱”的兵火摧残。因此,赣南成为清代第一拨闽粤客家移民的集中迁入地,也就顺理成章了。

有关清代闽粤客家移民迁入赣南的详细过程及其人口规模,曹树基在《中国移民史》第六卷中研究甚详。根据曹氏的研究,闽粤客家移民在赣南的分布,主要集中在赣州府的赣县、兴国、雩都以及南安府的南康、大庾、上犹和崇义等县,这些地区在明清鼎革的过程中,多次经历战火,人口损失最为严重,急需大规模的人口补充;至于赣南东侧的宁都、石城、瑞金和会昌等县以及地处南部山区的龙南、定南、长宁(今寻乌)、安远等县,由于明清战争并未对当地的人口造成太大的伤害,故而,闽粤客家移民虽有零星的迁入,但总体的规模并不大。兹根据曹氏的研究成果,[79]将闽粤客家移民在赣南各县的分布情况以及移民在当地人口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列表如下:(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