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分体文学史·戏曲卷:种类繁多的弦索调

中国分体文学史·戏曲卷:种类繁多的弦索调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中期以后,流行于江南、中原及北方部分地区的南北曲与民间俚歌俗调相融汇,演变出一种特殊的曲乐类型——因主要用弦索类乐器伴奏,多称“弦索调”或“弦索”;又因多属风格轻倩的流行小唱,也称“小曲”。流行于山东、河南并及于淮北和冀、晋部分地区的柳子戏,也属弦索类型。

中国分体文学史·戏曲卷:种类繁多的弦索调

一、种类繁多的弦索调

从元明南北曲延续到清代的声腔类型,除高腔外还有“弦索”。明中期以后,流行于江南中原及北方部分地区的南北曲与民间俚歌俗调相融汇,演变出一种特殊的曲乐类型——因主要用弦索类乐器(琵琶、三弦、胡琴等)伴奏,多称“弦索调”或“弦索”;又因多属风格轻倩的流行小唱,也称“小曲”(后来多称“俗曲”)。这类曲乐既可清唱,也可用于唱戏,故也是戏曲声腔的一个类型。入清以后,弦索调继续在许多地区流衍,并有新的发展变化。清代中期有一批很流行的折子戏便被称为“弦索调时剧”,包括《思凡》、《僧尼会》(后称《双下山》)、《王昭君》、《醉杨妃》、《芦林相会》、《借靴》、《磨斧》、《花子拾金》等等。这些作品原来都是大戏里的折子,后来多作单折演出,已几乎成为独立短剧。

弦索是南北曲的一个旁支,所唱曲牌多出于南北曲,只是曲牌文体音乐都有了相当的变化。举《思凡》中的[山坡羊]一曲为例。该剧演述小尼姑色空不愿在佛门中耗费青春,最后逃离尼庵的故事,这支[山坡羊]是她在自述心事时所唱:

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父削去了头发。每日里在佛殿上烧香换水,见几个子弟们游戏在山门下。他把眼儿瞧着咱,咱把眼儿觑着他;他与咱,咱共他,两下里多牵挂。冤家!怎能够成就了姻缘,就死在阎王殿前,由他把那碓来舂,据来解,磨来挨,放在油锅里去煠。由他!则见那活人受罪,那曾见死鬼戴枷。由他!火烧眉毛,且顾眼下,火烧眉毛,且顾眼下!(www.xing528.com)

[山坡羊]一曲按传统规格,南曲为十二句,北曲为十一句。但这支弦索[山坡羊]的句数却扩充了不少,可见曲牌体式已很自由。

音乐方面,流行于不同地区的弦索已分别与当地俚歌俗乐融汇,故弦索的实际唱法多种多样,并形成了不同的分支。如本编开篇所引《扬州画舫录》那段记载举到的“罗罗腔”(罗又作啰,所演之戏称“啰戏”、“罗子戏”等),在江南、中原、华东和北方一些地区都曾流行。康熙间陈于王有一首《竹枝词》(载袁启旭纂《燕九竹枝词》)描写该腔在北京白云观的演唱:“锣鼓喧阗满钵堂,鸾(乱)弹花旦学边妆;三弦不数江南曲,唯有啰啰独擅场。”这显然已是北方风格的啰啰——伴奏乐器仍用弦索,但艺人的装扮、曲腔唱法及大锣大鼓的使用,都已和“江南曲”的风貌相去甚远。后来流行于鲁、豫、冀三省毗邻地区的啰戏主要用唢呐(称大笛)伴奏,音乐上又另是一路。

流行于山东、河南并及于淮北和冀、晋部分地区的柳子戏(又称弦子戏、北调子等),也属弦索类型。柳子戏以[山坡羊]、[锁南枝]、[驻云飞]、[黄莺儿]、[耍孩儿]“五大曲”为基础曲牌,这些曲牌在使用中又有多种多样的变化。如文词方面,在原属杂言的曲牌中可插入大段的齐言上下句,称为“挂叙”(与高腔的“加滚”很近似)。曲牌的音乐处理也很灵活,如同一曲牌可以配上不同的腔调演唱。曲牌中还常出现灵活多样的板式变化,实际上在“曲牌体”的基础上已融入了“板腔体”的成分。五大曲之外,还有一种专称作“柳子”的唱腔,全唱七言上下句,板式也有灵活变化,更明显属于“板腔体”。因为这种“柳子”通俗易懂,很得观众喜爱,于是这个剧种也被称作“柳子”。将“五大曲”与“柳子”合起来看,柳子戏的音乐已属“曲牌体”和“板腔体”两种结构兼而有之,这正是清代弦索的一个普遍特点。柳子戏在中原和华东、华北地区曾很有影响。如北京在皮黄戏盛行之前,即流行着“南昆、北弋、东柳、西梆”之说——“昆”、“弋”指昆腔、高腔,“梆”指梆子腔,“柳”便是柳子腔。除柳子戏外,分别流行于河南、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江苏、湖北等地的大弦子戏、卷戏、丝弦戏、“耍孩儿”、曲子戏、眉户(又作迷胡)、越调等等,也都主要唱“弦索”一类曲牌,形态上有一定共性,只是音乐上有种种差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