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岑参边塞诗:西部传神的写照

岑参边塞诗:西部传神的写照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岑参的边塞诗中描绘遥远神奇的西部地区的异域风光、习俗及其内在精神。他是为大西北风光传神写照的高手,他以审美的眼光看待边塞的一切,从那片奇寒酷热之中发现了美丽、兴味和勃勃生气,并满腔热情地为之讴歌。岑参的边塞诗在写景、状物、叙事、抒情方面颇多奇趣。

岑参边塞诗:西部传神的写照

四、为西部传神写照:岑参的边塞诗

岑参(715—769),南阳(今属河南)人。官至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故后世称岑嘉州。其曾祖岑文本在太宗时以布衣入相,伯祖岑长倩相高宗、武后,伯父岑羲相中宗、睿宗。“国家六叶,吾门三相”(《感旧赋》),使诗人有一种与众不同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三十及第,天宝中两赴边塞为高仙芝幕掌书记,作封常清幕节度判官足迹遍及天山南北。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有《岑嘉州集》。

岑参的边塞诗中描绘遥远神奇的西部地区(东起陇右,西至中亚伊塞克湖即热海)的异域风光、习俗及其内在精神。就创作而言,岑参与其他人不同,他以不功利的或现实的目光去看待边塞包括军中的一切,而是取审美的态度,来歌唱边塞新鲜的、富于活力的、甚至带有原始野蛮气息的景物、事物和人物。这里有写不完的冰川雪海、火山沙漠烽火杀伐,以及比这一切更刺人心肠的悲伤和快乐。他是为大西北风光传神写照的高手,他以审美的眼光看待边塞的一切,从那片奇寒酷热之中发现了美丽、兴味和勃勃生气,并满腔热情地为之讴歌。他创作的西部诗歌,从数量上超过了盛唐诗人同类作品的总和。诗中表现的人物和事实“都是最伟大、最雄壮、最愉快的,好像一百二十面鼓,七十面铜钲合奏的鼓吹曲(军乐)一样,十分震动人的耳鼓”(徐嘉瑞《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www.xing528.com)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瀚海阑干百尺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的边塞诗在写景、状物、叙事、抒情方面颇多奇趣。《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通过唐军风雪之夜行军,不畏严寒,预言胜利。吸收了汉代以后民间歌谣中三三七和七言三句构成句群的形式,扩成长篇,意思三句一转,韵脚三句一变,句位密集,平仄交替,从而形成强烈的声势和急促的音调。《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充满奇情妙思,有大笔挥洒,有细节勾勒,有真实摹写,有浪漫想象,神化了瑰丽的西部风光,又充满边地生活实感。凡此种种,非常够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