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花间集》与花间体的由来

《花间集》与花间体的由来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花间集叙》中自称己作为“诗客曲子词”,以区别于乐工歌妓和民间词人,表明了花间词人的求雅意识。《花间集》要为文人雅士的娱宾佐欢提供应歌的唱本,而摒弃俚俗的民间小调。这一特点被后世称为花间体或花间风格。

《花间集》与花间体的由来

一、《花间集》和花间体

《花间集》所收的18位作者中,温庭筠、皇甫松生活晚唐,其余为五代人,除孙光宪仕于荆南,和凝仕于后晋之外,其余皆为西蜀人。从《花间集》的选编特点可以看出,温词在《花间集》中具有典范的意味,其他花间词人心慕手追,使花间词具有相对一致的风格,具有流派的意味,因而后世有“花间体”、“花间派”的称谓。花间词人之一的欧阳炯曾作《花间集叙》以阐明他们对词体的看法,结合这篇叙文考察《花间集》的风貌,有两点值得注意:

第一,花间词的雅化特点。《花间集叙》中自称己作为“诗客曲子词”,以区别于乐工歌妓和民间词人,表明了花间词人的求雅意识。《花间集叙》说:“名高《白雪》,声声而自和鸾歌;响遏行云,字字而偏谐凤律。”标明花间词的语言音律区别于民间词的俚俗随意,而追求典雅规范;“将使西园英哲,用资羽盖之欢;南国婵娟,休唱莲舟之引”。《花间集》要为文人雅士的娱宾佐欢提供应歌的唱本,而摒弃俚俗的民间小调。据龙榆生研究,《花间集》中所用的词调已经过了筛选,敦煌词和教坊曲中的俚俗词调如《煮羊头》、《醉胡子》、《麻婆子》、《唧唧子》等大多汰去不用,表现出花间词人的避俗趋雅的意识(参龙榆生《词体之演进》,载《词学季刊》创刊号)。(www.xing528.com)

第二,确立了词体的艳体特色。《花间集叙》说:“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辞,用助娇娆之态。”表明了花间词的“清绝之辞”正为了配合歌妓演唱的“娇娆之态”。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体词的特点,正如花间词人之一的孙光宪所说的“香而软”(《北梦琐言》《历代词话》引),即用华丽精工的词句表现以女性为主人公的相思离别题材。

花间词具有相对一致的体制特点和审美趋向,主要表现在:题材内容多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尤以描写城市女子的生活感情为多,语言浓艳华美,体裁以小令居多,讲求含蓄蕴藉的效果。这一特点被后世称为花间体或花间风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