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匠精神:御窑瓷器的创新实践

工匠精神:御窑瓷器的创新实践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阎崇年着眼于御窑人与御窑瓷之间的关系,指出陶瓷的历史,也是陶瓷工匠的历史。尤其是御窑瓷器,它们的设计、生产都汇聚了当时的能工巧匠,代表了中国工匠的最好水平,体现了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中国工匠精神。阎崇年认为,创新既是御窑之魂,也是瓷器之魂。“御窑千年”的历史文化,在精美瓷器的背后,隐藏着的精华是“新”,就是思想创新、管理创新、技艺创新、产品创新。

工匠精神:御窑瓷器的创新实践

阎崇年着眼于御窑人与御窑瓷之间的关系,指出陶瓷历史,也是陶瓷工匠的历史。“陶瓷工匠是陶瓷历史的主体。在陶瓷生产过程中,陶瓷工匠贡献巨大。他们中的一些人或以身殉职,或以器名世。”

“做一个瓷器,通常需要72道工序。”阎崇年介绍,万历的五彩瓷百鹿尊,也许画蓝色云纹是一个人,画绿草又是一个人,画红鹿又是一个人,分工特别细。“有的工匠一辈子就画鹿,而且几代人都画这个。”

有诗云:“瓦缶胜金玉,布衣傲王侯。”尤其是御窑瓷器,它们的设计、生产都汇聚了当时的能工巧匠,代表了中国工匠的最好水平,体现了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中国工匠精神。

中国瓷器文化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不是姓“皇”,而是姓“新”。阎崇年认为,创新既是御窑之魂,也是瓷器之魂。“御窑千年”的历史文化,在精美瓷器的背后,隐藏着的精华是“新”,就是思想创新、管理创新、技艺创新、产品创新。“创新,既是中国瓷器文化发展之动力,更是中国瓷器文化绵延之生命力!”(www.xing528.com)

创新思维可鉴,创新瓷器更美。阎崇年举例,宋代的青白釉,“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元代的青花瓷和釉里红,一改单一颜色瓷器的局面,而开创彩色瓷器的新境界;明代的斗彩、五彩,争奇斗艳,色彩缤纷;清代的珐琅彩、粉彩,各种色彩、各种绘画,都可以纵情而灵动地展现在瓷器上。

“重道轻器,厚理薄技,是中华文化传统的一个缺憾。”阎崇年说,为什么中国近世落后挨打?原因之一,就是重道轻器,厚理薄技,片面地将“器”蔑之为“雕虫小技”“奇技淫巧”,不重视创新和科技的作用,流传千年,影响后世。

中国崛起与科技创新、科技创新能力之间存在着复杂而紧密的关系。阎崇年认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人需要既重道,又重术;既厚理,又厚器;既重知,又重行;既厚士,又厚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