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庐山真面目:身在其中,直击惊人景致

庐山真面目:身在其中,直击惊人景致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入关前,已经统合女真各部、东北地区和内蒙古各部,创建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建立巩固而强大的基地,面积达400多万平方公里,比中原农耕文化核心地区还要大一些。其中,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像鼎之三足,成为清朝政权的三根支柱。

庐山真面目:身在其中,直击惊人景致

清史学家阎崇年说:我最近出了一本新书《森林帝国》。这是一本学术书,但很好读。部头不大,十几万字。全书围绕着自清朝定都北京三百多年以来,学界、政界、军界人士等不断提出的两个“历史之问”:(1)清何以“以少胜多”?(2)清何以“以小治大”?

在回答这两个问题之前,我在书中提出一个新的概念:在中国从秦始皇宣统帝两千多年的皇朝时代,中华文明是由五种文化形态,即中原农耕文化、西北草原文化、东北森林文化、西部高原文化和沿海暨岛屿海洋文化所组成。

我们常说:北京自元明清以来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北京这个全国文化中心的地位,既是上述农耕、草原、森林、高原、海洋五种文化的中心,也是中国今汉、满、蒙、回、维、藏等56个民族文化的中心。这样为北京文化史定位,既是客观的、历史的,也是实际的、科学的。

帝制时代,特别是清朝执政者,起于森林,长于骑射,缺乏海洋文化基因,不重视海洋文化。海上防御薄弱,结果英国挑起鸦片战争从海上打来,英法联军从海上打来,甲午战争从海上打来,八国联军从海上打来,日军侵华还是从海上打来。海洋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块短板,吃了大亏。

苏轼说过:“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回答上述两个“历史之问”时,要有大文化的视野:横向(空间)——从地球北半球冻土带南森林带看北欧、北美、北亚,从北亚森林带看中国东北森林文化;纵向(时间)——从商周以来肃慎、挹娄、勿吉、靺鞨、渤海、女真演进轨迹看满洲兴起,从3000年肃慎族系发展看清朝300年历史。(www.xing528.com)

在《森林帝国》书中,总结清朝296年历史的一条重要经验与教训:

其经验,清朝力行文化统合。清入关前,已经统合女真各部、东北地区和内蒙古各部,创建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建立巩固而强大的基地,面积达400多万平方公里,比中原农耕文化核心地区还要大一些。实现了“以少胜多”。清入关后,打败南明“四王”和李自成张献忠余部。此期,明朝泰昌帝登极一月而死,天启帝在位七年、瞎折腾而死,崇祯帝也是刚愎自用、用人不当、自缢而死。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前期)三帝100多年,尽力对中华文明五种文化——农耕文化、草原文化、森林文化、高原文化、海洋文化实现文化统合,特别是满、蒙、疆、藏、台完全归入清朝版图,盛清时疆域达到1400万平方公里。这是汉、唐、宋、明所没有过的。实现了“以小治大”。其中,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像鼎之三足,成为清朝政权的三根支柱。

其教训,如同辽朝契丹没有处理好同女真的关系,不敢放手南进,始终是半壁江山,最后被金朝所灭;金朝女真没有处理好同蒙古的关系,未能过江南进,也始终是半壁江山,最后被蒙古所建元朝取代;同样,清朝满洲没有处理好同汉官、汉儒、汉人的关系,最终被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号召的辛亥革命所推翻。

从《森林帝国》中能读到历史的镜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