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赵国的迟滞应对:中国原生文明的启示!

赵国的迟滞应对:中国原生文明的启示!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赵国的迟滞应对在秦军大规模出动的时候,赵国的反应却是出奇地迟钝。这时的赵国,正处在最为黑暗的阴谋政治时期。如此用人方针,为赵国庙堂埋下了巨大的隐患。第五年,赵国北部发生大地震,城池遭受严重破坏,大地裂缝达一百余步。第六年,赵国发生普遍大饥馑,民众恐慌。这就是赵迁即位七年的赵国大事记,除了李牧率军两次胜秦的回光返照,全部是一片乱象,大灾大难接踵而至,庙堂未见一策应对。

赵国的迟滞应对:中国原生文明的启示!

4 赵国的迟滞应对

在秦军大规模出动的时候,赵国的反应却是出奇地迟钝。

这时的赵国,正处在最为黑暗的阴谋政治时期。只有李牧这颗名将之星,在阴惨惨的庙堂闪烁着微弱的亮光。

(1)赵孝成王死后赵国政治格局的演变

公元前245年,也就是秦王嬴政即位的第二年,赵孝成王病逝了。赵国的新君主赵偃,就是赵悼襄王。这位赵王,短于正道而长于权谋,在位只有九年,已经将赵国鼓捣得一团混乱了。

第一桩,赵偃很喜欢折腾军队。即位之初,赵偃便以乐乘替换正在对魏国作战的廉颇做赵军统帅。被激怒的廉颇不服,发兵进攻乐乘。乐乘避战,廉颇也自感罪责,逃亡到魏国、后再逃亡到楚国去了。由此,赵军派系多生,战力遭到严重破坏。

第二桩,不审形势,四面开战。赵偃在位的九年中,赵国多面开打:对燕进攻、对魏进攻、对齐进攻、对秦进攻,战事连绵不绝。虽然,此时的赵国有李牧、廉颇、庞煖、司马尚、乐乘等诸多名将,也取得了多次胜利。但是,因为没有整体性战略谋划,赵国的实力非但没有在胜利中增长,反而在邦交上日益孤立。

第三桩,赵偃喜欢任用私人。赵偃当政,孝成王时期的能臣迅速被搁置,而以亲信的王族大臣春平君领国,又重用太子府时期的亲信郭开,使其成为操纵国事的潜在权臣。如此用人方针,为赵国庙堂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第四桩,赵偃的生活畸形化,导致了赵国政治的迅速阴谋化。还在做太子的时期,这位赵偃就是一位精于享乐的人物。在正妻生子之后,赵偃又买了一个倡女(职业歌女)做妾。后来,赵偃废黜了正妻,将这个倡女立为太子正妻。即位赵王之后,赵偃又将倡女立成了王后。此前,这位倡女曾经生了一个王子,名为赵迁。赵偃即位后的某一年,废黜了原太子赵嘉,改立倡女之子赵迁为太子。公元前236年,也就是秦王政即位的第十一年,这位赵偃在折腾九年之后,终于死了。

(2)幽缪王赵迁的变态与腐败

继承王位的幽缪王赵迁,更是一位秉性乖戾、行事荒诞的政治白痴。

灭国灾难来临之际,赵迁即位已经七年。这七年中,赵国发生的大事完全处在一种自发的神经质的震颤之中,看不出丝毫国家意志的作用。

我们先简单地罗列一下七年之中的赵国事件。

第一年,赵迁移居陪都柏人城,重用奸佞郭开、宠臣韩仓,对国政撒手不管。

第二年,秦军大举进攻河东,杀赵将扈辄并斩首十万;赵国丢失河东地区。

第三年,李牧率军在肥下之地伏击,大败秦军进攻。

第四年,李牧率军在番吾之地伏击,再次大败秦军。

第五年,赵国北部发生大地震,城池遭受严重破坏,大地裂缝达一百余步。(www.xing528.com)

第六年,赵国发生普遍大饥馑,民众恐慌。民谚流传:“赵为号(哭),秦为笑,以为不信,视地之生毛!”

第七年,秦军三路大举攻赵,赵国以李牧、司马尚为统帅,进驻井陉关抗击秦军。

这就是赵迁即位七年的赵国大事记,除了李牧率军两次胜秦的回光返照,全部是一片乱象,大灾大难接踵而至,庙堂未见一策应对。那么,在这漂流筏一般的赵国,李牧、司马尚是如何做了统帅,并率领大军对抗秦军的呢?

(3)李牧其人及其战功

李牧,既是当时赵国的名将之一,也是整个战国时代的超一流名将之一。

青年时代的李牧,是赵国代郡雁门关防御匈奴的赵军主将。李牧主军,一开始便表现出特立独行的性格。面对匈奴聚散无定的突然袭击,李牧抛弃了赵军惯常的“守关待敌”的被动战法,而将军队变成了屯驻通商的兵民体制。这样,既大大减轻了赵国沉重的边军费用,又使驻军财货充足,随时可战。李牧的具体做法是:在拉锯地带设立官吏,专门代理赵国边民与匈奴的通商交易;又以精干的骑兵小队,乔装成边民商队,深入匈奴进行交易活动;所得税收,全部归边军统帅部。

与此同时,李牧严令边军:一旦匈奴入侵,边军立即将民众牛羊牲畜赶回关城,坚持防守,不得随意出战。同时,李牧又督导边军健全烽火报警设施,派出大量斥候深入匈奴探查敌情,全力加强战备。如此数年,匈奴以为李牧软弱怯战,赵国将士与庙堂高层也认为李牧软弱怯战。在纷纭议论之下,赵孝成王下书批评了李牧。可是,李牧依然如故。

终于,赵孝成王发怒,罢免了李牧,换了雁门关主将。

此后一年多,匈奴频繁侵袭,雁门赵军每次都大举应战。结果是,赵军非但在军事上多次战败,而且花光了李牧积累的物资与费用,连边境民众的牲畜土地都无法保护了。无奈之下,赵孝成王只有敦请李牧再度领军。可是,李牧却提出了一个条件:“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命。”赵孝成王毕竟是明智君主,当即答应了李牧。

李牧再次主军,边军恢复了老样子。匈奴骑兵在一年多里,既抢不着牲畜财物,又见不着赵军作战,很瞧不起李牧。消息传到联盟总部,匈奴单于终于率军大举南下了。李牧边军早有准备,以战车1300乘、飞骑13000人、敢死之士50000人、骑射将士100000人,总共20余万兵力伏击应战。此战,李牧边军一举歼灭匈奴十余万骑兵,又连续追击,大破东胡、林胡、襜褴等胡人族群的军力,逼迫匈奴单于总部向北远远逃亡。此后十余年,匈奴联盟始终不敢迫近赵国边境草原

李牧是一个极具个性的统帅,而不是人云亦云的庸才。

在秦赵对抗趋于危机的大形势下,李牧做了赵国的大将军。在两次战胜秦军之后,李牧在赵国已经成了无可替代的支撑危局的栋梁。这样的李牧,是不可能与阴暗政治同流合污的。

同样,阴暗腐败的庙堂势力,也容不下李牧这样拥有强大军事实力的重臣将领。因为,在赵国历史上,军队将领发动政变而改变朝局,有着久远的传统。李牧的存在,以及聚集在他周围的司马尚、庞煖等一大批赵军将领,对于赵迁、郭开以及腐朽的王族势力,都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在这样的形势下,李牧出任抗秦主帅,必然隐藏着无穷的陷阱与杀机。

在相关史书中,未见赵王任命李牧、司马尚抗击秦军的明确记载。

依据当时赵国的畸形政治格局,最有可能的真实情形是:权臣郭开基于保证自身最大利益的目的,擅自以赵王迁名义发布王书,下令李牧率军抗秦。那么,郭开的最大利益是什么?后来的实践进程表明,郭开的最大利益就是:赵国之抵抗越见力道,出卖赵国所能在秦国获得的利益也就越大。

李牧如何呢?作为统率一国大军的大将军,李牧是在焦急地等待王命,以作抗击秦军三路进攻的总体部署。王命一下,李牧责无旁贷,立即赶赴井陉关前线了。李牧很清楚,此时的井陉关赵军,已经成为直接决定国家存亡的最后防线。他自己,已经无暇顾及高层政治如何如何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