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晋献公之丧及秦穆公的用心

晋献公之丧及秦穆公的用心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晋献公之丧①,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②,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虽吾子俨然在忧服之中③,丧亦不可久也,时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图之④。”子显以致命于穆公⑦。作为晋献公的女婿,秦穆公对重耳说出这番话,可谓别有用心。穆公大怒,发兵攻入晋国并俘虏了惠公。居楚数月,而晋太子圉亡秦,秦怨之;闻重耳在楚,乃召之。

晋献公之丧及秦穆公的用心

【原文】

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虽吾子俨然在忧服之中,丧亦不可久也,时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图之。”以告舅犯。舅犯曰:“孺子其辞焉。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父死之谓何?又因以为利,而天下其孰能说之?孺子其辞焉。”公子重耳对客曰:“君惠吊亡臣重耳,身丧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哀,以为君忧。父死之谓何?或敢有他志,以辱君义。”稽颡而不拜,哭而起,起而不私。子显以致命于穆公。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夫稽颡而不拜,则未为后也,故不成拜。哭而起,则爱父也;起而不私,则远利也。”

【注释】

①晋献公:名诡诸,公子重耳之父。②秦穆公:名任好,其夫人为晋献公之女。重耳:晋文公。③俨然:庄重、严肃的样子。忧服:父丧。④孺子:小孩子,年长者对年幼者的称呼。⑤舅犯:重耳的舅舅狐偃,字子犯。⑥稽颡:叩头至地。稽,音qǐ。颡,音sǎng。拜:古人表恭敬的一种礼节。古之拜,只是拱手弯腰而已,如今之揖。⑦子显:秦国公子,名絷。⑧后:嗣君。

【品读】

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还能够堂堂正正做人,不搞阴谋诡计,凡事讲究礼仪,讲究名正言顺,面对权力的诱惑,流亡在外而不为所动,恐怕只有晋文公才能做到吧。

晋献公死了,秦穆公派使者慰问逃亡在外的重耳,并让使者转告他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失去君位常常在这个时候,得到君位也常常在这个时候。’虽然您还处于为父服丧的悲痛之中,但是丢失权位,逃亡在外也不要太久了,这个时机不要轻易丢掉,您可要好好考虑考虑啊。”作为晋献公的女婿,秦穆公对重耳说出这番话,可谓别有用心。晋献公在世时,听信骊姬的谗言,害死了太子申生,吓得其他儿子都流亡国外。现在献公死了,这正是夺取晋国王权的最好时机,秦穆公深谙此道,他派人吊问重耳并说出这番话,就是想让重耳借助秦国的力量,回国夺取君位。重耳将这番话告诉了他的舅舅狐偃,狐偃说:“您还是辞谢秦君的好意吧。逃亡在外的人没有什么宝物,仁慈的父母才是最宝贵的。父亲的死是何等重大啊?却想乘机谋取利益,那普天之下还有谁能够替您辩白您的罪过呢?孺子您还是辞谢秦君的好意吧。”

重耳答谢穆公的使者说:“承蒙君王惠爱来慰问亡臣重耳,流亡在外而又遭受父亲亡故的厄运,无法亲临为父行哭泣哀悼之礼,让君王您忧心。父亲死去是何等重大啊?我怎么敢另有所图,以辱没君王您的情义呢?”说完,对使者只行了磕头之礼而不行拜礼。哭着站起来,起来后对使者也不再私下说话。

使者子显回国复命。穆公说:“仁厚啊公子重耳!只磕头而不拜,表示自己不敢以献公的继承人自居,所以不成拜礼;哭着站起来,表示爱父亲;起来而不再私下交谈,表示他远避私利。”

重耳的这番言行,和他的弟弟惠公夷吾形成了鲜明对比。夷吾在得知父亲死后,一心图谋回国。为了能够顺利回国继任国君,夷吾一方面派人到秦国游说秦穆公,许诺将晋国河西的土地割让给秦国;另一方面,又派人送信给晋国的执政大臣里克,许诺将汾阳的城邑封赏给他,以此来换取秦穆公和里克对自己的支持。于是秦穆公就派兵送夷吾回国。外有强兵护送,内有得力大臣辅佐,夷吾便顺利回国继任了君位。但继任之后,晋惠公却背弃对秦国的许诺,借口土地是祖先遗留下来的,大臣们也强烈反对,所以不能兑现自己当初的承诺。至于汾阳城,惠公不但没有赏赐给里克,反而夺了他的权力,后来将其赐死。同时,为了解除重耳对自己的威胁,又派人去刺杀重耳。再后来,晋国发生了饥荒,晋惠公向秦国求购粮食,秦穆公不计前嫌,粜粮给晋惠公助其渡过难关;凑巧的是紧接着的第二年,秦国发生了饥荒,而晋国的粮食获得了丰收,秦穆公求购粮食于晋国,晋惠公不但不帮忙,反而派兵入侵秦国。穆公大怒,发兵攻入晋国并俘虏了惠公。在穆公夫人以死相逼之下,穆公才将惠公释放回国。不久,惠公便抑郁而终了。

在当时礼崩乐坏、道德沦丧的大环境下,重耳仍能坚持良好的道德伦理、品行节操,深为穆公及世人所赞赏,就是因为他坚守了一种人人都忽视的社会规范。尤其是在面对巨大切身利益的时候,依然能够坚守社会道德与行为规范,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了。每时每刻,我们都能听到人们对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批判,但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地坚守我们所崇尚、所期盼的社会伦理呢?在当前极度追求自身利益的社会环境下,面对利益取之有道,自觉抵御金钱、权力、名誉、地位的诱惑,使社会生活和人伦关系有序、有则,除了需要法律的硬性约束外,更需要礼仪道德柔性的规范。(www.xing528.com)

【扩展阅读】

导言:晋公子重耳虽然在父死之后谢绝了秦穆公的好意,但最终还是凭借秦穆公的辅助乃得返国理政,并成就了自己的雄心霸业。

重耳返国

司马迁

晋文公复国图

重耳去之楚,楚成王以適诸侯礼待之,重耳谢不敢当。赵衰曰:“子亡在外十馀年,小国轻子,况大国乎?今楚大国而固遇子,子其毋让,此天开子也。”遂以客礼见之。成王厚遇重耳,重耳甚卑。成王曰:“子即反国,何以报寡人?”重耳曰:“羽毛齿角玉帛,君王所馀,未知所以报。”王曰:“虽然,何以报不谷?”重耳曰:“即不得已,与君王以兵车会平原广泽,请辟王三舍。”楚将子玉怒曰:“王遇晋公子至厚,今重耳言不孙,请杀之。”成王曰:“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器,此天所置,庸可杀乎?且言何以易之!”居楚数月,而晋太子圉亡秦,秦怨之;闻重耳在楚,乃召之。成王曰:“楚远,更数国乃至晋。秦晋接境,秦君贤,子其勉行!”厚送重耳。

重耳至秦,缪公以宗女五人妻重耳,故子圉妻与往。重耳不欲受,司空季子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遂受。缪公大欢,与重耳饮。赵衰歌《黍苗》诗。缪公曰:“知子欲急反国矣。”赵衰与重耳下,再拜曰:“孤臣之仰君,如百谷之望时雨。”是时晋惠公十四年秋。惠公以九月卒,子圉立。十一月,葬惠公。十二月,晋国大夫栾、郄等闻重耳在秦,皆阴来劝重耳、赵衰等反国,为内应甚众。于是秦缪公乃发兵与重耳归晋。晋闻秦兵来,亦发兵拒之。然皆阴知公子重耳入也。唯惠公之故贵臣吕、郄之属不欲立重耳。重耳出亡凡十九岁而得入,时年六十二矣,晋人多附焉。

……

怀公故大臣吕省、郄芮本不附文公,文公立,恐诛,乃欲与其徒谋烧公宫,杀文公。文公不知。始尝欲杀文公宦者履鞮知其谋,欲以告文公,解前罪,求见文公。文公不见,使人让曰:“蒲城之事,女斩予袪。其后我从狄君猎,女为惠公来求杀我。惠公与女期三日至,而女一日至,何速也?女其念之。”宦者曰:“臣刀锯之馀,不敢以二心事君倍主,故得罪于君。君已反国,其毋蒲、翟乎?且管仲射钩,桓公以霸。今刑馀之人以事告而君不见,祸又且及矣。”于是见之,遂以吕、郄等告文公。文公欲召吕、郄,吕、郄等党多,文公恐初入国,国人卖己,乃为微行,会秦缪公于王城,国人莫知。三月己丑,吕、郄等果反,焚公宫,不得文公。文公之卫徒与战,吕、郄等引兵欲奔,秦缪公诱吕、郄等,杀之河上,晋国复而文公得归。夏,迎夫人于秦,秦所与文公妻者卒为夫人。秦送三千人为卫,以备晋乱。(选自司马迁《史记·晋世家》卷三十九,中华书局,1982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