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蒙古部落的解体及其社会组织特点

蒙古部落的解体及其社会组织特点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畏兀儿突厥人和哈剌契丹人生活在草原的南边或者蒙古本部的境外。其他的蒙古地区与突厥人或回鹘的汗王们统治时期相比,文明更加落后了。蒙古的社会组织是家长制的氏族,以“斡孛黑”著称,以及其狭义“牙孙”即支族。蒙古一般平民叫作“那可儿”,大部分是“诺古特”。因为蒙古人只能和外族通婚,所以他们要与其他部落的异性结亲,或是谈判,或是抢夺。

蒙古部落的解体及其社会组织特点

畏兀儿突厥人和哈剌契丹人生活在草原的南边或者蒙古本部的境外。其他的蒙古地区与突厥人或回鹘的汗王们统治时期相比,文明更加落后了。中古初期“斡耳朵巴力”或“宫帐城”等东西,在塔塔儿人、蒙古人、客列亦惕人或乃蛮人出没此地的时候,消失殆尽。不过,突厥人或回鹘人所称的“城”实际上也只是可以移动的营帐,蒙古人把它叫作“古列廷”(蒙古语中,古列廷有“圈子”“栅栏”“固定或流动的营盘”等意思),这样的营帐,头领到哪里就往哪里迁移。但是这样的移动营帐“城市”,在成吉思汗出现的年月都已经绝迹。蒙古的社会组织是家长制的氏族,以“斡孛黑”著称,以及其狭义“牙孙”即支族。到了成吉思汗早年,这样的社会组织基础已经开始崩塌,变得只是以家族作为单位存在。这就让人联想到分散居住的澳大利亚斯克鲁布人。在12世纪的蒙古草原上,我们很少看到营帐和车辆组成的移动“城市”,常看见的只有“阿寅勒”(很少家庭组成的固定营地,多数只有一个家族)。成吉思汗小时候,他的长辈抛弃了他和他母亲、兄弟,他们的生活很艰苦,靠钓鱼、打猎维生。这实际就是“阿寅勒”的一个实例。

巴托尔德和符拉基米尔佐夫的论点并不能让我们信服,但是,从事实上看,成吉思汗的崛起与蒙古社会的等级制度也有一定的关系。蒙古贵族称为“把哈秃儿”或“把阿秃儿”,即“勇士”或“那颜”,大多数为“那雅特”即贵人,或称“薛禅”即贤者。蒙古一般平民叫作“那可儿”,大部分是“诺古特”。成吉思汗的政治军事制度就源出于此,分为战士和亲信。蒙古的一般居民,叫作“哈剌出”“阿拉特”。奴隶则是“孛斡勒”“兀纳罕-孛斡勒”。理论上,大汗统治着所有的蒙古臣民。森林里面生活的部族比较喜欢用“别乞”这个字眼,如斡亦剌人、蔑儿乞人(“别乞”意为强壮、结实和强有力。符拉基米尔佐夫将女性称为“别姬”)。由于部落争斗,有的部落会被击败而奴役,有的则会请求庇护而成为藩属,因此各个部落之间也有明显的等级。札剌儿人和成吉思汗的祖先的关系,以及翁吉剌惕人和斡亦剌人向成吉思汗输诚(意为献纳诚心),也是这一种情况的有力证据。(www.xing528.com)

实际上,在12世纪中叶,蒙古草原已经混乱不堪,而且政治社会结构松散,似乎随时会崩塌。泰亦赤兀惕和若干其他部落里已经没有领袖来控制局面。各部落陷于混战泥潭。塔儿忽台·乞邻勒秃黑和成吉思汗的争斗,以及成吉思汗和札木合的争斗都是这一背景的佐证。从成吉思汗的情况可以看出氏族和支族互相争夺牧地和营地(“嫩秃黑”)的情况:如果某部落的首领死去,剩下妇人和幼子,那么这一个家族的营地很可能会分裂。因为蒙古人只能和外族通婚,所以他们要与其他部落的异性结亲,或是谈判(如成吉思汗的婚姻),或是抢夺(如也速该的婚姻)。蒙古人基本上以此维持平衡:也速该把蔑儿乞人首领之妻诃额仑抢来做妻子,蔑儿乞人也把成吉思汗之妻孛儿帖从他手中抢走。拉施特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前的情况的描述是:“儿子不再听命于父母,弟弟不再服从兄长,妻子不再顺从丈夫,富裕者不再帮助本部落的首领,盗贼、抢劫、叛变者四处可见。牲畜和马群毫无安全感,常常因过度疲乏又得不到休息早早夭亡。到处都是混乱的情形。”也许为了表彰成吉思汗统一草原的功业,这段话有所夸大,但也并非毫无根据。根据《秘史》的记载,成吉思汗成长的时代,确实是混乱的、凶残的、黑暗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