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岩帅区安海乡:经济发展与社会变化实地考察结果

岩帅区安海乡:经济发展与社会变化实地考察结果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听说岩帅区的安海乡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较大,就到那里实地考察一下。安海乡原名小蛮海,提起小蛮海,人们就会联想到大蛮海。“既来之,则安之”,正符合中国传统。安海人至今与大蛮海人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既有亲戚往来,也有经济关系。到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教育下,这种不良行为已逐渐减少,但尚未完全停止。1958年以后,这里的佤族人民响应党的号召,组织起来,搞“大跃进”。

岩帅区安海乡:经济发展与社会变化实地考察结果

1960年11月,我和钟君劭、杨光全和临沧地委的张志疆同志组成的省地委工作组到沧源进行调查研究。我们听说岩帅区的安海乡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较大,就到那里实地考察一下。果然名不虚传,那里确实取得了重大进步。

安海乡原名小蛮海,提起小蛮海,人们就会联想到大蛮海。不错,这里的人就是从大蛮海迁来的,已有四代人了。小蛮海为什么改名安海?可能是哪位政府官员或文人学者给取的吧。“既来之,则安之”,正符合中国传统。安海人至今与大蛮海人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既有亲戚往来,也有经济关系。

这里的阿佤人长期处于贫困状态。解放前年人均有粮不足400斤,多数是富裕户和头人占有,贫苦农民人均只有100~200斤,每年缺粮半年以上,许多人不得不铤而走险,靠偷盗、抢劫为生。这种习惯还与其原始部落社会遗留下来的原始掠夺习惯有关。过去他们经常成群结队到双江、耿马一带偷牛盗马、抢掠行商,然后将赃物转运到大蛮海销售。这里的大多数成年人都参加过这种“买卖”。到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教育下,这种不良行为已逐渐减少,但尚未完全停止。1957年还发生30多人到双江县东来坡抢劫马帮的严重事件,远近各地十分震惊,引起省地县领导重视,作了严肃处理。从此,基本杀住了这股歪风邪气。

1958年以后,这里的佤族人民响应党的号召,组织起来,搞“大跃进”。大开水田、扩大耕地;改进耕作技术,开始施用肥料;推广水稻玉米合理密植等先进技术,使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均有很大提高。1960年人均有粮870斤,比1957年增加一倍。农业合作社显示了集体经营的优越性。(www.xing528.com)

农村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我们一走进村就听到小学校里传来琅琅的读书声;村民们热情地上前来跟我们打招呼,小学生们排着队老远就向我们敬礼,接着走上前来和我们一一握手。成年人晚上劳动回来,自动到社干部家里开会,评工记分,听工作组讲政策。开起会来,会员们争相发言,气氛活跃。

说起这个地方的自然条件并不算好。全乡五个寨子分布在自南碧河边起(河边海拔为810米)至海拔1 920米的高山坡上,高程相差1 110米。从而形成了三种气候:河边为亚热带,半山腰是温带,高山顶上是冷凉山区。立体气候形成了立体农业。阿佤人民在工作组帮助下,按照科学种田的指导思想,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合理安排农作物种植计划,注意培养选用适应当地气候特点的优良品种。在高海拔冷凉山区以种玉米为主;半山温热地带以种旱稻为主;潮湿的地方开成水田,改种水稻;背阴的地方种小麦;南碧河边一律种水稻等。旱地停止毁林开荒和刀耕火种,实行有计划的轮种和轮歇;肥沃的土地还实行套种、间种、复种。如玉米地里套种南瓜,旱谷地里套种小米,贫瘠的土地种豆类和荞子等。

由于合理地利用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地条件,该乡农业生产摆脱了自然条件较差的弱点,走上了稳产高产的道路。经济上摆脱了贫困状态,人民生活有很大改善,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