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国书法鉴藏录-郭沫若作品简述

民国书法鉴藏录-郭沫若作品简述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意韵和谐——郭沫若郭沫若,乳名文豹,本名开贞,号尚武。1928年,郭沫若来到日本,开始了长达10年的流亡生涯,在此期间他从事中国古代历史和古文字学研究。郭氏行草书的精妙之处,在于“意”的挥洒和“韵”的和谐。郭沫若在文学上的成就使他拥有了人格的浪漫与文化思想的深刻,转换成书法作品时,即有了“意”的挥洒与“韵”的天成。郭沫若行书四条屏

民国书法鉴藏录-郭沫若作品简述

意韵和谐——郭沫若

郭沫若(1892—1978),乳名文豹,本名开贞,号尚武。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政坛、学界影响极大的人物之一,曾以歌德自况,周扬曾对他说:“你是歌德,但你是社会主义时代新中国的歌德。”著《甲骨文字研究》、《卜辞通纂》、《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申三百年祭》、《青铜时代》、《十批判书》、《奴隶制时代》、《李白杜甫》等多部。

郭沫若不仅是文学上的造诣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在书法艺术方面的造诣,也在现代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以“回锋转向,逆入平出”为学书执笔八字要诀,前后探索、实践70余年,在辛亥年间,青年时期的郭沫若的书法就得到了社会的认可。1928年,郭沫若来到日本,开始了长达10年的流亡生涯,在此期间他从事中国古代历史古文字学研究。他从金文甲骨入手,以字辩史,借史鉴今,谙熟了祖国文字、书林的演进轨迹,创立了古文字研究的科学模式。1937年郭归国抗战,在民族危难中,其诗词创作常与书法相结合,翰墨间饱含了深厚的时代气息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郭沫若学书,少时临学兰亭,后喜颜真卿,并遍及苏、米、黄诸体。用笔纵横驰骋,不守绳墨,笔势奔放。行、草书主要得力于自己对书体的独特感受。

郭沫若行书立轴

郭沫若行书立轴(www.xing528.com)

郭沫若是学者型或“文化人”类型的书家。他的书法作品,每一笔都透射出一种“文”的气息,宠万端于胸中,幻化出千种思绪,从笔端涓涓流出,生成与他诗、文、史种种学问修养相融合的化境,以书法的外化形式展现出来,其书体既重师承,又多创新,展现了大胆的创造精神和鲜活的时代特色,被世人称为“郭体”。

有评论说,郭沫若最擅长的是行草,笔力爽劲洒脱,运转变通,韵味无穷;其楷书作品虽然留存不多,却尤见功力,气贯笔端,形神兼备。郭氏行草书的精妙之处,在于“意”的挥洒和“韵”的和谐。郭沫若在文学上的成就使他拥有了人格的浪漫与文化思想的深刻,转换成书法作品时,即有了“意”的挥洒与“韵”的天成

郭氏书法在艺术品市场亦有所见,其作品大都在10万元以上。2009年嘉德四季第19期拍卖会近代书画部分,两件郭氏书法精品亮相其中,一件是行书七言诗(101厘米×40厘米),标价15万元至20万元,另一件行书立轴(95厘米×48厘米),标价也是15万元至20万元。

郭沫若行书四条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